木匠卖墨斗
有一年天气大旱,民不聊生,乡绅横行,奸商趁机抬高物价,勒索群众。有一天李三经在街上闻听不少奸商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就决心惩治他们一下。 晚上,李三经召集了几个兄弟商量后决定智斗。次日,李三经四处奔走,查清了坑人商户的详细情况,想出了惩治奸商的办法。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颍桥街上那些坑人商户的生意似乎特别好。相识与不相识的人都心急火燎地去买墨斗(木工做活儿用的工具),而且不计较价钱。由于没有现成的墨斗可卖,这些商户后悔不已,认为失去了赚钱的机会,恨不得马上多进一批货,发一笔横财。 又过了一天,街上突然出现了许多批发墨斗的人。商户想着发大财的机会来了,纷纷大量进货,等待用户抢购。然而几天过去了,商户没见有人再来买墨斗。正当奸商们为此感到莫名其妙时,有一个姓张的商户无意翻着墨斗,看到墨斗底部都刻有“莫发黑心财”几个字方知上当。对于这些铁公鸡来说,赔钱不亚于在他们身上割肉。此后,这些奸商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坑害人了。 那么,这些墨斗和字样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假意买墨斗和后来卖墨斗的人都是李三经的徒弟。这些墨斗是李三经和徒弟们不分昼夜赶制而成的,并在底部刻上字。这样一来,李三经的徒弟们有了养家糊口的钱,又惩治了奸商。
托人送驴治瘿瘤
有一天,李三经骑着毛驴去南阳卧龙岗游玩。游兴未尽,突发有了游西山的念头,可是山陡路窄,毛驴无法上去。李三经准备把毛驴寄存在山下,正在寻找可以寄养驴的人家时,忽听有人大喊:“谁的毛驴?竟敢啃我的庄稼!”原来,刚才李三经没注意,毛驴扯着缰绳,啃了一口路边的禾苗。不等李三经回过神儿来,一个绅士模样的人便来到他面前,一把拉住驴缰绳不放。李三经一看此人脖子上长了一个大瘿瘤(甲状腺肿瘤),原来他是这一带有名的地主。李三经不慌不忙,盯着地主的脖子神秘地左瞧右看。地主更生气了,吼道:“你看啥?”李三经回答:“我家祖祖辈辈精研此病,家父更是治瘿瘤的能手,你若有意可以去见他一面。”绅士一听怒气顿消,但仍将信将疑。“你是何方人氏,家居何方?”“我是襄城颍桥人,家住街南头,姓李名三经,你要是有意去医治瘿瘤,我写个字条,你骑上我的驴,我父亲定会很好地接待你。可是这字条你在路上千万不能看,必须亲手交给我父亲,不然此事就不好办了。” 绅士揣着李三经写的字条,昼夜兼程,骑驴赶到襄城颍桥。绅士在别人的指引下,来到李三经家。接待他的是个脖子上也长着大瘿瘤的老人。绅士问:“李三经的父亲呢?”老人道:“我就是,先生有何贵干?”绅士掏出字条交于老者,老人打开一看说:“这孩子,连他老子也戏弄!”绅士心想,老人可能没看懂字条的意思,便侧身看纸条上的内容,只见字条上写了8个字:一来送驴,二来比瘿。
“都来”与“都走”
有一天,李三经到某村赶会卖门窗,路上遇见一个有眼疾的算命先生张半仙。张半仙是当地出了名的骗子,常以算卦为名骗人钱财。李三经看天还早,就想个法子戏弄他一番,于是上前对张半仙说:“我找先生好久了,我娘近日有病,麻烦先生到我家去,算算是祸是福。”接着李三经把张半仙扶上独轮车,推着走了一段路。李三经看到路旁有一片长满荆棘的乱坟堆,就停下走过去,把车上的门窗扛过去立好。然后搀着张半仙走过门框说:“这是俺家的院子门,门不结实,你慢点儿啊!” 他把张半仙安顿在坟堆的一块石头供案上说:“这是俺家的锤布石,你坐这儿歇会儿,我去俺二弟家叫俺娘来。你要是等急了就使劲喊我,我叫‘都来’,俺二弟叫‘都走’。”李三经说完就赶会去了。 张半仙坐在那里左等右等不见人来,估计快晌午了,便起身想离开,不料周围满是荆棘,刺得他不敢动了,没法子就大喊起来:“都来,都来。”路上赶会的人听到喊声,一看是张半仙蹲在坟地里,就去看个究竟。当大家来到他跟前,他又开腔了:“都来,你爹不是个东西!”众人一听好不恼怒,我们都来帮你忙哩,为何骂人?一气之下都离开了。谁知张半仙又喊道:“都走,你娘不是个东西!”众人一听更加恼怒,有人上前揪住张半仙就是几个嘴巴,责问他为啥骂人。张半仙说明原委后,众人纷纷嬉笑张半仙:“亏你还是神算,咋没算出那人是诓你的? ”
学无止境
有一天,李三经突发奇想,要考一考私塾里的老师。他找来一个屎壳郎,往墨斗里一按,再拿出来,在纸上对三角按出三幅图案,然后拿给老师辨认,问他是啥字。老师左看右看,一个也不认识,最后只好红着脸问李三经这三个字都念啥。李三经面有喜色地说:“这是梅花篆字‘屎壳郎’。” 老师不服气。到了秋收时节,他拔了一节粗豆根,削成薄片,拿给李三经说:“你整日跟木头打交道,请问这是啥树木?”李三经看了好久也不知是啥木,最后只好认输,向老师请教是啥木,塾师说是豆豆木。两人相视一笑说:“真是学无止境啊。 ”谁怕谁 有一年,有个京官路过颍桥,听说当地的李三经很有才,就决定去会会他。京官在他人的指引下来见李三经,二人刚巧在一个庙门前相遇。京官问他:“你读过书吗?”李三经回答:“读过几年。”“那好,请你作首诗让大家开开眼。”京官一本正经地指着庙门两旁的神将塑像说,“就以神将塑像为题吧。”李三经瞟了一眼塑像,当即吟诗一首:“龇牙咧嘴手拿锤,你说咱俩谁怕谁。颍河水里泡一泡,看你先回我先回。”京官一听,十分佩服。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