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竹画藏诗明心志
竹画藏诗明心志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29 16:37:5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美髯遗雨竹,笔墨著千秋。
字迹精神在,横斜万古留。
───河北涿县《关帝诗竹》碑刻



    进入许昌市区中心,走进当年关羽曾在此夜读《春秋》的春秋楼,你一眼便可看到庄严巍峨的关圣殿前的神道西侧,有一通坐北向南,昂首引颈的龟趺,它身上驮着青石画碑,那就是著名的《关帝诗竹》画碑。
    细细地观察这幅石碑画:碑上有两竿雄健挺拔的翠竹。左边一竿竹子稍向右斜出,清新俊逸的丛丛竹叶,疏密有致地下垂着,似淋密雨,苍翠欲滴,人称“雨竹”;右边一竿竹叶微微倾斜,如拂清风,风姿绰约,人称“风竹”。两竹构图严整、错落有致、整个画面简洁清秀,颇有神韵。仔细观察、品味,就会发现,那似在风雨中摇曳而下垂的簇簇竹叶竟是一个个竹叶文字,共同组成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画面右上端还有两方刻印,上方是阴文“关羽之印”,下方为阳刻“汉寿亭侯”。
    据传,《关帝诗竹》所表达的诗情画意源于下邳之战。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五年春正月,……(曹操)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关羽归降后,深得爱才明主曹操的青睐。曹操欣赏他的文韬武略,待他甚为优厚,宴请赠马,金银相送,加官赐爵,意欲收为左右臂膀。关羽一生中最高的官职爵位“前将军”和“汉寿亭侯”就是这期间曹操奏请汉献帝所封。关羽对此非常感激,但却初衷不改,一心牵念兄长刘备。《三国演义》在关羽换袍和曹操赠马二个情节上突显了关羽不忘旧主的内心情感:曹操送关羽一件新锦袍,关羽穿在里面外面仍罩旧袍。曹操不解,还以为关羽过于节俭,关羽解释道:见旧袍如见兄长。曹操将俘获吕布的坐骑“赤兔宝马”和金银赠送关羽时,关羽对金银分文不取,却极其欢喜地拜受了赤兔马,并告诉曹操,得此宝马,一旦探得兄长消息,即使千里也可一日赶到。后又对前来打探实情的张辽坦诚相告:“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这些言行使曹操既遗憾又佩服。
    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时,便决定辞别曹操,投奔兄长。此时曹操欲挽留他,便在相府高悬“回避”牌,连续几天绝不见客。无奈,关羽便挂印封金,留柬告辞,并作竹画,藏诗于竹叶中,画挂印封金于其上,整幅画面,意在明志,暗喻自己身在曹营,心念旧恩,忠贞不二的特殊心境。诗中“东君”一词,显然是指曹操。传说曹操得此画,再三玩赏,对竹叶雅静疏美,字画组合之妙,感叹唏嘘,爱不释手。遂让人仿照原制,刻石成碑,使这幅《风雨竹》至今流传。另一说法是:关羽辞别曹操之前,托人向刘备传书信以表明心迹,由于担心曹操识破加以阻拦,故而画竹藏诗以抒发胸怀,表达富贵不能淫的品格,这即后人所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出处。后来有人从竹叶的形态中读出了这首竹诗的内容,并将其刻在石碑上保存了下来。
    这幅石碑竹画构思奇妙,画工精绝,为我国古典竹画的杰作。但此画是否为关羽所作,历来颇有争议。相关专家查阅了我国古代画史、画论,确有关羽画竹的叙述。但据史载,关羽并不善长诗画。又另有资料表明,道是清代的文人有善于用竹叶、花、鸟等组合成字画的风尚,故而《关帝诗竹》极有可能是他们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附会而成的。
    《关帝诗竹》碑,除许昌之外,全国还有三通,分别在河北涿州的楼桑庙;四川的白帝城;上海的松江县。这四处碑画,唯有许昌才是《关帝诗竹》碑产地的真正渊源。据记载,许昌保存的《关帝诗竹》图像是清康熙55年(公元1716年)一位叫韩宰的临摹之作。无论当年关羽是否作有此画,如今,这幅竹画诗句因显示了关羽“丹青独立名”的坚贞品行和高风亮节,加之竹画高超的画技,一直显示出极高的艺术魅力而博得中外游客的青睐。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画圣遗墨挺风图
下一篇: 灞陵桥千古义举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