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葛仙灵池遗风韵
葛仙灵池遗风韵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29 16:30:1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葛翁炼丹一千年,翁去丹飞余此泉;
炯如古镜不拂拭,俯听缺甃时锵然。
老龙受命护泉卧,蜿蜒直恐从天堕;
人言神物老愈灵,夜半声酣风雨过。
放翁还山亦何有,闭门吟啸龙为友。
客来相对聊曲肱,但酌此泉胜酌酒。
───〔宋〕陆游《故山葛仙翁丹井有偃松覆其上夭矫可爱寄题》

 

    被葛洪的从孙葛巢创建的道教灵宝派奉为祖师的葛仙翁,为三国时代吴人葛玄。
    葛玄(公元164—244年),字孝先,三国时吴国丹阳(今属江苏)人。葛洪从祖,人称太极葛仙翁。本琅琊人,后迁丹阳句容(今江苏省江宁县)。高祖庐为汉骠骑大将军,封下邳侯,祖矩仕汉为黄门侍郎,父德儒历大鸿胪登尚书,素奉道法,故葛玄出身宦族名门。葛玄生而秀慧聪颖,自幼好学,博览五经,性喜老庄之说,羡慕神仙道术和炼气保形真诀。年少即名震江左,十多岁时,便深感人生无常,乃发奋学道,不愿仕进。后遁迹名山,参访异人,精勤苦修,遂得成仙,世称葛仙翁。
    《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孙权甚为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弟子郑隐得其法术。某日,葛玄对弟子张恭说:“吾为世主所逼留,不遑作大药,今当以八月十三日中时去矣。”到了这一天,葛玄衣冠整齐进入室中,卧而气绝,颜色不变。弟子烧香守着他三日三夜。半夜忽起大风,声响如雷。风停再点燃蜡烛时,已失去了葛玄的踪影,只见他的衣服委放在床上,衣带均未解开。早间问邻人,都说未闻有大风,盖风仅起于此屋,葛玄已尸解成仙而去,证位太极左宫天机内相,道教中称为常道冲应孚佑真君,世俗尊称为太极葛仙翁.
    相传葛仙翁曾游历许昌长葛,并在山中采药,所遗“摆蓝池”甚为奇异。据《长葛县志》1930年版本记载:“昔吴葛玄从左慈受九丹金液仙经,世号葛仙翁。尝从吴主至溧阳,风作舟覆,玄独立水上,衣履不濡。曾游长葛,采药陉山。署月入池中,数日不出,后白日冲举,所遗池水,亘古不竭,滚滚上翻,浪花璨灿。相传以白布入池中即变蓝色。故俗称摆蓝池。有石甃,遇旱祷雨辄应,又名灵池。”为彰显这一奇景,明代人修建葛仙灵池以表纪念。清嘉庆年间又重修建。
    该池为正方形,水深丈余,澄碧见底,奇特的是有水泡自池底升腾上翻,如串串珍珠。池上有两重石栏,共18根栏杆,栏杆上雕有石狮饰画,个个形态生动、活灵活现。石栏外壁还雕有八仙过海、龙虎斗、卧牛、飞马、仙鹤等浅浮雕图案。池南壁有石刻龙头,池水流经龙口吐出,有形有趣有声。池中水温常在18℃以上。池南因池水汇聚而成河塘,河塘上荷花明艳,岸边垂柳依人,红莲碧柳相映生辉,塘中有凉亭可供游人赏景歇息,亭上高悬“观仙亭”匾额,此处环境优雅,是墨客高士常去之所。
    可惜的是,葛仙灵池历经风雨,年久失修,加之日寇炮火及“文革”的破坏,现“观仙亭”及灵池内东西壁石刻已无踪影,石甃及石栏杆上的石狮均有残缺与毁坏。但灵池保存完好,池水仍似串串明珍,悠然升腾,幻化着千年的传说。临池睹景,其仙情异趣仍会吸引着你遐思不已。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关羽寻兄歇马店
下一篇: 司马城谈司马懿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