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司马城谈司马懿
司马城谈司马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29 16:28:1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
崇华甚霍光之寄。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
———〔唐〕房玄令《晋书·宣帝纪》



    以上是唐太宗李世民对晋宣帝司马懿的评论。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其先祖因周宣王赐官司马,遂以为姓。其父司马防,官至汉京兆尹。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早年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辟为文学掾。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其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深得曹丕信任。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同年,曹丕代汉立魏,任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七年(226年)曹叡继位,司马懿以顾命大臣迁抚军大将军,统领禁军。又任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军事,坐镇宛城,主持荆州对吴攻战。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崩,太子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夷三族。次年九月,司马懿病逝,葬于河阴,谥文贞,后改为文宣。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辅政。公元265年,晋武帝受魏禅,追尊司马懿为“宣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高祖。
    司马懿曾屯兵于许都雍氏城镇(雍氏城因黄帝臣子雍父被封于此而得名),此城镇现位于禹州市东北12公里处。据清干隆《禹州志》记载:三国时,曹操令司马懿屯兵于此,故此城又名司马城。该城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分内外两城。原城寨门上还有巨幅石刻“司马古城”牌额。现城廓遗址尚存,残垣断壁清晰可见。
    在军事上,司马懿善于审时度势,具有政治家的明智和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并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时,曹操说:“此儿欲踞吾着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晋书·宣帝纪》)他的军事才能曾得到曹丕的充分信任。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均让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辞让时,曹丕劝说:“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同年,曹丕又大兴水军攻吴,临行,下诏书给司马懿说:“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后曹丕由广陵回师洛阳,又下诏对司马懿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司马懿留镇许昌。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司马懿讨东北百年大患,阻西南诸葛北伐,退东吴两次入侵,擒孟达、平定王凌叛变。可谓北征、西讨、南平、屡战不败,战绩辉煌。
    在发展经济上,司马懿重视农业生产,提倡屯田、兴修水利。他和邓艾所进行的大规模屯垦,对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对增加曹魏的财力,支持与东吴的战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曹丕说他“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有萧何之风。上邽、淮北屯田,天水、京兆、安南冶铁,灌溉国渠,引水广开槽渠,建设晋坡及东南诸坡等,国力因此而得到充实。司马懿还崇尚节俭,反对奢华。曾停修明帝宫殿,以节约用度,受到中原百姓的拥戴。
但他在战争中嗜杀成性,特别是在上庸和襄平两地所进行的灭绝人性的屠城行为,其残忍程度遭到历代人的谴责。尽管如此,他为统一祖国大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仍得到后人的肯定和追忆。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葛仙灵池遗风韵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