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灌台凝雾思故人
灌台凝雾思故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29 16:20:2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灌氏犹存思故台,蒙蒙雾彀罥污莱。
此间不隐南山豹,登眺方知眼界开。
———许州知州甄汝舟



    许昌市南关有一大型商业市场叫“思故台市场”,是因其南临“灌台”即思故台而得名。灌台因西汉刘邦麾下名将灌婴而命名。灌婴,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西汉开国功臣,以骁勇善战著称。初以贩卖丝绸为业,秦末农民战争中跟从刘邦转战各地。有勇有谋,指挥得当,每战必胜,屡立战功。历任汉车骑将军、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后从韩信破齐军,攻杀项羽有功,高祖六年(前201)封“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号曰颍阴侯。(汉初分许县西部转置颍阴县,县城即今许昌市魏都区城内。)
    相传,颍阴侯灌婴曾屯兵于颍阴(今许昌市魏都区)城,为了检阅兵马,炫耀武力,在城南一片高地上,修筑了一座高大雄伟、颇有气势的阅兵台,后人即称此台为“灌台”。清代《雍正通志》上说,灌婴死后“葬在州城南颍阴故宅,旧有灌台。”
    民间相传,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后,屯兵于颍阴城。每逢佳节,常率将士聚集于台上,昂首遥望家乡,赏景饮酒、题诗作赋,以抒发对故乡的情怀,消除将士对故土的思念,遂将此台更名为“思故台”。明嘉靖《许州志》载:“思故台在州南三里,相传为汉灌婴所筑”。
    还流传着一种说法:“灌台”是汉时灌夫思念故乡而筑此台,故名曰思故台。灌夫是灌婴的舍人张孟的儿子,颍阴人。因善言辞,甚得灌婴赏识,故又名灌孟。灌夫以勇武闻名,曾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武帝刘彻时,任淮阳太守、太仆及燕相,后又免归。灌夫在朝与窦婴友善,而与丞相田蚡不和,他借酒辱骂田蚡。田蚡奏知朝廷,把灌夫以大不敬罪杀戮。对此,清道光时,许州知州萧元吉登台遥望,触景生情,做诗叹曰:“荷戟收吴壁,归来一酒狂。空台谁故旧,挥座已荒唐。绿野花醒雨,清流草透香。童谣悲颍水,此意悟苍浪。”
    据记载,思故台到清初时尚有建筑物留存。原台高17米,面积1万平方米。台四周青石包砌,边设曲栏。台上有亭,绿瓦红柱,古朴典雅。因亭台位于林木葱茏的高岗上,常被云雾笼罩,远远望去,朦朦胧胧,如诗似画,颇有魅力。由此,干隆十年(1745年)知州甄汝舟编纂《许州志》时,把思故台这一景称为“灌台凝雾”,选为“许州十景”之一。并作诗赞曰:“灌氏犹存思故台,蒙蒙雾彀罥污莱。此间不隐南山豹,登眺方知眼界开。”
    历经沧桑,早在民国期间,思故台上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东西两块高地已被农民改为农田。解放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高地几乎被铲平。思故台现仅遗址还清晰可辨,遗址东侧,建有大型“思故台市场”,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房屋400余间,经商摊位近千个。如今,凡到此地的游客们,无不对市场大门左侧墙壁上的装饰浮雕像所吸引,那是仿照清代画家王治安《灌台凝雾图》画所塑的浅浮雕。看着今日繁华的市场,遥想昔日盛大的望乡诗宴,不由地感叹历史留给了许昌人民多么厚重的文化底蕴。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三柏古桥议杨修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