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颍水曲环,润千年古镇——颍桥逸事(二)
颍水曲环,润千年古镇——颍桥逸事(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6/24 16:26:2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发源于登封颍谷的颍水一路蜿蜒奔流,滋养着沿河而居的百姓,催生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位于襄城县境内、距离许昌市区20余公里的颍桥回族镇被颍水滋润,人杰地灵,风光秀美。在中国近代史上,这里得益于独特的交通优势,经济发达。时至今日,镇内仍有不少清代板房及民国时期的私家宅院。颍桥因何得名?至今留存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建筑背后有怎样的故事?为争取独立、富强、自由,这里演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清咸丰年间筑寨设防,北门匾额上撰有“颍水曲环” 。


    一块长1.2米、宽0.46米、厚0.13米的条石静静地躺在颍桥回族镇西街村居民马长庚的家中。阳光下,树叶的影子在条石上随着热风晃动。这块条石已经破裂,但正面雕刻的“瑞凝朝旭”四个楷体大字清晰可见,落款时间为“咸丰九年梅月”。这块条石正是清咸丰年间颍桥镇东寨门上的匾额。据《襄城县地名志》记载,南北街均建有文昌阁,刻有“颍谷”二字的青石匾额镶嵌在北阁门正上方。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筑寨,四个门均设置有匾额,东门的上书“瑞凝朝旭”,西门的上刻“隘夺函谷”,南门的上雕“首山对峙”,北门的上撰“颍水曲环”。文昌阁及寨墙均毁于1958年,今仅存寨壕。从颍桥回族镇大十字街向东行数十米,就见一条南北向、数十米宽的深沟,沟内杂草丛生。这就是当年的寨壕,东寨门就在附近。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城寨是护佑一方百姓的城防设施,人们可以在高大且有专人防守的城墙内安居乐业。家住颍桥回族镇东街村的柴清林清晰地记得当年城寨的模样:夯土层很厚,有10米多高,从自家后院就能看到寨墙。柴清林说,旧时,社会动荡不安,鲁山、宝丰等地土匪经常在秋收后骚扰村民,抢劫粮食、牲畜、钱财,还进行绑票。他记得,当年,村里马姓地主的老婆被土匪绑走后死亡,家人花200块大洋把遗体要回。为了安全,一般每年秋收后寨门就不再打开。

(作者:襄城县旅游局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汴梁西瓜甜到皮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