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周礼与六经
周礼与六经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5/23 13:12:04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是 “ 六经 ” 。所谓 “ 六经 ”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文献,当时并没有称 “ 经 ” ,直到战国后期,庄子转述孔子对老子谈论这6部著作时,才开始有 “ 六经 ” 之说。

  汉代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学者们推崇孔子,才有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述《周易》,作《春秋》之说。实际上,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

  《周易》,这是一部哲学著作。《易》源于河图洛书,夏代称《连山》,商代称《归藏》,到周代才叫《周易》。 “ 易 ” 有三种含义,一是变化,即世间万事万物的无穷变化;二是 “ 简易 ” ,即以简单诠释复杂;三是 “ 不变 ” ,即永恒的真理。夏商周三代 “ 易 ” 为三室卜官所掌管。

  《书》,又称《尚书》,这是周王室所蒇的政治文件。《尚书》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即 “ 古之大事,惟祀与戎 ” 。其文体可以分两大类,上行的奏议和下行的诏令。《尚书》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命题谋篇非常讲究,文采飞扬。但由于时代久远,语言古奥难懂。

  《诗》即《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500 年的诗歌 305 篇。《诗经》来源有二,一是王室派 “ 行人 ” 到民间 “ 采诗 ” ;二是公卿大夫给周天子的 “ 献诗 ” 。由周王室设在家庙的 “ 守藏室 ” (即国家图书馆)最后删定。春秋时期,诸侯宴飨、会盟,莫不赋诗,可见《诗》已普遍流传。《诗》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包括 15 国风,《周南》、《召南》、《王》不少是洛阳一带的民歌。雅、颂则是王室的祭歌和颂歌,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它的基本风格是描写现实、淳朴自然,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乐》是周王室司乐的音乐作品,有人说《诗》和《乐》实际上是一体的。《诗》为乐歌, “ 诗 ” 记词, “ 乐 ” 记谱。《乐》集夏、商两代音乐精华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历代乐官修订。现《乐》已失传。

  《礼》又称《周礼》、《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奠定周礼的基础。所谓礼,是天子、诸侯、大夫必须遵循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涉及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周礼》被秦始皇烧毁。今本为西汉末年,刘向著录。

  《春秋》原是两周都洛时期编修的官方史书的共同名称。那时周王室派出的史官很多,他们虽在各国,其身份仍属王室,不属诸侯,各以其所在地发生事变呈报中央王室,并亦分别报之各地史官,此谓“赴告”。鲁国守此制度良好,各地史官赴告材料保持完整,因此 韩起 说“周礼在鲁”。孔子的《春秋》就是据此而作的。

  周代重视贵族教育,贵族子弟把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 “ 六艺 ” ( “ 六艺 ” 有两种,另一种为礼、乐、射、御、书、数),是必备的知识。而诗、书、礼、易、乐皆藏于王室,至春秋末年,周王室大乱,大量典籍散失诸国。因此,除《春秋》存疑外,其余 “ 五经 ” 皆编修于洛阳。章学诚《校雠通议》说: “ 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太师,《春秋》存于国史。 ”

(作者: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河图与洛书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