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草书 书法领域的大写意
草书 书法领域的大写意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5/23 10:23:5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有人认为,学习书法艺术,难度最大的是草书。此语有一定道理。其实,把哪种书体写好都十分不易。画国画的人认为,把大写意画好,简直太难了,相对来讲,草书正如书体中的大写意,难度系数真的不算低。

        在北宋时期,作为天才艺术家的苏、黄、米、蔡的书法艺术成就,整体来讲,主要表现在“尚意”书风引领之下的行草书艺术,四家行书艺术均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把草书真正玩到异常高度的是黄庭坚,他是唯一把当世草书艺术提升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星。不单单是在宋代,在整个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黄庭坚的草书艺术承前启后,可谓树起了一座丰碑。

        黄庭坚最初学书,学的是时人周越,后来转学“二王”及五代杨凝式,他取法高古,非常强调向古人学习。他在论书言论中说: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令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在深入学习古人的基础上,黄庭坚兼收并蓄、博观约取。作为苏东坡的好朋友兼门生,黄庭坚的书法艺术也受到苏轼书风的影响,从黄庭坚的题跋书论中可以看出,他对苏东坡的书法推崇备至,且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气质,因而在学书过程中,能够对同时代的书家如苏东坡的艺术进行适当的借鉴和吸收,化为己用,这就使他能够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黄庭坚此语表明他主观上对学习书法的理解。他在学习书法方面肯定是下了大功夫的,此外得益于他的博学,学问高了,对艺术的领悟能力肯定高,肯定能够融会贯通。同北宋其他书家相比,除了老师苏东坡之外,在诗词文学艺术领域,显然要属黄庭坚。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鼻祖,是江西诗派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家,是开创诗词流派的艺术大匠,后人论及宋诗时以“苏黄”并称。黄庭坚的诗词文学艺术修养极高,苏轼之外,几乎无人能比。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显然得益于他学问的滋养,学问对黄庭坚的艺术创新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不仅提高了他自身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艺术修养,也陶冶了他的艺术个性。

        黄庭坚草书,最初由于运笔不到家,点画缺少气势,不够灵活。据说有一次,黄庭坚作书法,苏东坡在一旁称赞,而另一位观者钱勰也叫好,可是随后他感到很惋惜,他说,黄庭坚没有见到怀素的《自叙帖》,他建议黄庭坚学学怀素,多借鉴一下唐人草法。后来,黄庭坚在涪陵见到《自叙帖》真迹,他爱不释手,开始心慕手追,逐渐悟到草书的笔法,慢慢地开始笔势飞动。

        是不是真有这样一个故事姑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黄庭坚的草书,明显得唐人怀素笔意,这也可以从黄庭坚自己的话中找到出处。他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字不同,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草书,记者每次捧读,总是怀崇敬之意。我一直认为,唐以降,写草书者,黄庭坚是第一人,是书法家群体中搞大写意的第一人。宋以前,记者私下里一直认为草书不完善,当然除了很多人一直推崇的章草,黄庭坚则对草法来了一次革命,他一改怀素在线条回环往复方面的很多既成技术层面的东西,加入了个人对草书艺术的独特认识。他的线条,自由性发挥的空间似乎更大,笔墨无疑成为技术层面之外的因素。同时,黄庭坚是一位线条艺术大师,他对线条的驾驭已经超越技术层面,他的线条饱含张力,含蓄而内敛,无疑达到了很多后来者总达不到的高度。

        黄庭坚之后,历代写草书者,受其影响者很多,譬如明代的祝允明、张弼、徐渭、王铎,同时,沈周更是他的铁杆粉丝。现代的林散之也受到黄庭坚的巨大影响,从他的线条里能明显地感受到。但终究,曲高和寡,写草书成绩斐然者少之又少。

        有人认为,中国书法草书的构成并不复杂,只需玩转线条的艺术、笔墨的艺术、结构的艺术就万事大吉了。记者前些年也有这种观点,现在看来,这种认识简直太浅薄了。

        几年前,记者和书画家王冷石先生在闲扯时聊到了草书,他对怀素、黄庭坚、祝允明等都是顶礼膜拜,说到祝允明的草书,他脱口而出:“那简直是生命的交响乐!”诚然,草书艺术最能体现书法家的性情、气魄、学识,看似随意地挥洒,实则最能体现挥洒者的综合实力。我市有数位擅长草书者,如李逸野、陈国桢、宗致远、郭思源、王冷石、杨恢等先生,即便不看他们的落款,也知道是出自谁的腕下。

        每次看到黄庭坚的草书,记者就在想,唐以降,草书艺术日臻完善,黄庭坚之后的草书大家不少,如明代的那个天才王宠,年轻时就把草书写得极好,他绝对有能力把草书发展到很高的高度,可是他太短命,39岁就去世了。还有祝允明,在技术层面之外,他对技法能够兼收并蓄,可以说他是最情绪化的一位草书艺术大师。再之后,王铎、傅山,赋予了草书一种新的、更丰富的韵味。到了当代,林散之在线条之外,笔墨方面又借鉴了傅山、王铎的很多东西,赋予了草书更多的笔墨韵味、更多的情绪化元素,也使草书有了更丰富的新的味道。
(作者:张德卿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河图与洛书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