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慈烺遁迹处,尚有太子洞
老君山钟灵毓秀,适合归隐悟道,只不过老子是主动归隐,明崇祯太子朱慈烺则是隐居避难了。
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诏告天下:“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并于当夜自缢殉国。16岁的朱慈烺落入李自成之手,被封宋王,随大顺军赴山海关讨伐吴三桂,兵败后回京西撤,“不知所终”。
太子下落不明,“假太子案”却频频出现,以至于史学家谈迁喟叹:“今伪太子不一,史臣执笔,何所适从哉?”但史学界普遍认为,朱慈烺并未被杀,因为当时无论李自成、吴三桂,还是清政府、南明弘光政府,都想挟太子以向敌人问罪。即使他们找到太子,也会好好待他,将他作为一张王牌。
那么,如果朱慈烺活着,他又会藏在哪里?
“他潜至栾川,在老君山伪装成道人30多年,被追随而来的遗民暗中尊为皇帝,直到51岁死去。老君山下原有太子墓及碑等,四篇碑文可算铁证。”冯进宝说,1988年,崇祯太子遁迹栾川的消息首次被公之于世,人们分析碑文中的“即存一二孑遗,悉保残息于他方”及“万仞宫墙有门难进”“住世者奉祭扫于冥宸”等句,便可得出上述结论。
这些碑文的作者叫王冲如,有人说这是王承恩的化名。他受命辅佐太子,是崇祯帝的心腹大太监。《卢氏县志》中记载:“王冲如居十方院,学问渊博,笔意疏古”“语多奥衍,迥殊时下”,看来这是一位高人。
“李自成兵败至卢氏时,朱慈烺趁机潜到老君山,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明朝皇帝常派人到栾川采挖银矿,他对这里不陌生;二是因为明朝皇帝笃信道教,如万历帝就在老君山敕建了金顶太清观,因此朱慈烺才到这里伪装成道人,以图复明。”冯进宝说,为纪念这位生不逢时的太子,如今老君山下还有太子洞。
三 山水形胜地
处处有故事
记得10年前,我就去探访过一次老君山。时值初冬,山路已结冰,面包车只开到半山腰就停下了,我无缘看到老君山的“真容”。
上周四,我决定再访老君山。从洛阳新区出发,走洛栾高速,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老君山脚下的七里坪村。天阴沉沉的,山间白雾弥漫,缥缈如仙境。为节省时间,我乘缆车上到海拔2217米的山顶,在这里偶遇从北京来游玩的小杨。他说自己是高考完出来散心的,从盘山公路爬上来用了5个多小时,“风景不错,就是太累”。
27岁的吴云蝶在山上工作,她喜欢老子文化,能轻松背出《道德经》,我自愧弗如。对老子骑的青牛,她也颇有研究:“这儿有根据史籍记载做的雕塑。看牛角粗扁往后生长,应是水牛。”
回到山下,62岁的冯进宝也讲起了山中的动物故事:“这里山高林密,二三十年前还有很多红毛狼、野猪和豹子。你看前面那户姓聂的人家,还发生过关于野猪的故事呢!”以前,有一只野猪饿急了,跑到聂家院子里和家猪争食吃,不仅如此,它还赖在猪圈里“反客为主”,撵走了家猪。后来老君山开发旅游,聂家办起家庭宾馆,饭菜里多了麻辣味儿,野猪吃了受不了,竟被喂死了。“野猪很厉害,几分钟能跑几架山,跳三尺高的墙不在话下。那时候,聂家不养家猪养野猪,很多人觉得稀奇,都来看。”冯进宝说。
还有新版“农夫和蛇”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一带。那是一年冬天,有个农民用簸箕撮草喂牛,发现草堆里盘着一条半僵的大蛇,他心里害怕,却没动它。后来草喂完了,蛇也不见了。到了春天,一次野猪来伤人,他在树下无处可躲,正想着这下可完了,突然那条大蛇从天而降,与野猪斗在一起。最后野猪被大蛇缠死了,蛇也浑身是血,伤痕累累。它在附近的止血草上缠了几圈,自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老君山的故事太多了,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我准备离开时,在路边看到一块新挖出的古碑,可惜年代不明。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不远处的一扇十方磨。老君山文化顾问张计说,这磨出自十方院,就是当年王冲如所居的道观,用它磨出的面,可以用于施舍。我倒是觉得,这扇磨就像枢纽,连起了两段历史悬案和一座道教名山。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