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名扬天下的府衙文化
名扬天下的府衙文化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5/5 9:16:4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熠熠生辉的开封府衙文化

        古城开封,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开封的府衙文化熠熠生辉,可谓中国府衙文化的代表。

        开封府衙文化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时至今日,提起开封府、包公,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就能说明一切。在中国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开封府成了公平正义的代名词。此外,因窃符救赵闻名于世的信陵君,他的府第就在今日的大相国寺一带。杨家将居住的天波府,八贤王居住的南清宫,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早年居住的双龙巷府第,也是妇孺皆知。蔡京府第、王黼府第、赵光义居住过的晋王府等,也很有名气。宋代的御史台(乌台)因发生过与苏轼有关的“乌台诗案”,也很有名气。

        开封府衙文化使开封府成为理想之地、廉洁之地,成为讲究千百年来所流传下来的生存规则——“理”的地方。在这里,金钱无用,潜规则无市场,贿赂不生效。在这里,由于“理”的支撑,弱势群体变成了强势群体。从两宋起,包公和开封府的传说就在百姓中间流传。

        如今,从开封府的府门进去的第二道门,是仪厅,又叫正厅门,是官员们迎来送往宾客的地方。墙上绘有《北宋疆域图》《开封府辖区图》。仪门前两通石碑,东边是“开封府题名记碑”,西边则是“开封府尹题名记碑”。碑上记载着北宋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担任过开封知府的人员名单和任职时间,共有183任,其中包拯是第93任。从这块碑上我们可以看到包拯从嘉祐二年三月到次年六月,在一年零四个月里任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当时包拯59岁。因开封是京城,京师中权贵多如牛毛,人情诡谲,官吏舞文弄法,无恶不作,所以皇帝一向把倚重的大臣派作开封府尹。包公到任后秉公执法,不避权贵,采用威严治府的办法,结果“威名震动都下,有赫赫之誉”。在这块碑上,除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的名字外,还有欧阳修、寇准、范仲淹以及晏殊、蔡京等人的名字。其中,唯独包拯的名字已经模糊不清了。这是因为前来参观此碑的人总要情不自禁地触摸包拯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凹痕。从这一点来看,便可充分说明包公的名字是何等深入人心。后来的历朝历代,包公及开封府都是正义的化身。元杂剧中,仅包公戏就有几十种。明代,则出现了《龙图公案》等小说。至清代,则出现了《三侠五义》《小五义》等小说,将开封府与包公故事融合、提升。在京剧、豫剧等戏曲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包公戏,《铡美案》《陈州放粮》等妇孺皆知,而“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著名唱词更是家喻户晓,它早已超越了一般戏曲的意义。不管是否喜欢戏曲,所有人都知道包公与开封府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杨家府通俗演义》则生动还原了北宋杨家将的故事。此外,如八贤王与南清宫,也为百姓津津乐道。

        开封府衙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特殊位置。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居于最高位置的是宋文化。宋文化以其深刻性、独创性、审美性而处于空前绝后的状态。陈寅恪先生研究唐宋几十年,高度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不是一般人的泛泛而谈,而是一位文化大家研究了海量资料后得出的结论。北宋开封府,成了北宋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北宋的很多政治名人、文化名人都在开封府担任过职务。翻开北宋历任开封府长官的名单,几乎可以串联起整个北宋历史。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在开封府担任过府尹,秦王赵廷美、许王赵元僖也担任过府尹。赵光义在宋太祖登基的第二年被任命为开封府尹,一直到宋太祖驾崩。也就是说,赵光义在开封府任职长达15年。襄王赵恒后来改封寿王,被封太子后又改名为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他任开封府尹约有3年。很多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人,如欧阳修、司马光、寇准、范仲淹、包拯、宗泽、蔡襄等,也在这里担任过权知府,使开封府群星灿烂。就连文化大家苏轼,也在这里担任过通判。

        赵普是著名的开国宰相,宋太祖雪夜造访他的府第,并在他的府中制定了统一全国的先南后北方针。在该方针的作用下,蜀主孟昶、南唐国主李煜等先后归降大宋,并在开封有了各自的府第。宋代著名宰相王旦的府第就在今日的曹门外三教堂一带,王旦墓就在开封东郊边村。三槐王氏支脉繁盛 ,遍布全国。而开封的三槐堂,就是三槐王氏的祖庭。明代的周王府,在今日的龙亭湖一带。第一代周王朱橚著有《救荒本草》一书,是有名的植物学家。第二代周王朱有炖是有名的戏剧家,著有《诚斋乐府》。据记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最初抄本出自开封周王府。仅在开封,王府就有七十二座,有“中州地半入藩府”之说,可见当时的府衙文化之兴盛。在明代开封城,府衙可谓众多,省级府衙、开封府府衙影响深远,也在开封的很多地名中留下了痕迹。

        开封府衙文化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北宋时期的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近年兴起的城市学,越来越注重北宋开封的价值和意义。北宋之前,中国城市是坊市制格局。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彼此严格分离,并且四周都围有隔墙或篱栅。坊、市门有专职卫士把守,启闭时间由官府统一规定。市场面积狭小,固定在城市某处。所有交易都必须在市场中进行,市场之外严禁交易。宋朝时,坊市界限逐步打破。当时的开封,打破了坊市分离的格局,实行了坊市合一的制度。可以说,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传承了这一模式。面对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人的吃穿住用等,开封府不得不推出很多措施,这些措施也就成了世界城市管理史上的首创。

        与其他地方的文化不同的是,开封府衙文化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是一种活的文化,即不仅存在于古籍中、图书馆中或者学者的案头,还存在于百姓的生活和日常述说中。有多少个有关开封府、包公的故事在流传已经无法统计,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也是广泛流传。正因为这是一种活的文化,所以它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故事也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近年,多个剧组来开封取景拍摄,这些不断产生的,有关包公、开封府、杨家将的影视剧,更为这种民间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者:康冀楠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古老的襄城文庙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