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品读北宋文化:大道独行王安石
品读北宋文化:大道独行王安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4/14 15:55:5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平生行止无污点”

        北宋是个重视文人的时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北宋也是个讲究享受的时代,文官的生活很奢侈。作为当朝一位知名的宰相,王安石可谓妇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褪去光环的王安石,人品刚直,官品清正,且生活简约,“不溺于财利酒色,视富贵如浮云”,皆为世人所赞赏,甚至连政敌都不得不承认他“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一污点”。

        王安石自幼聪颖好学,史书称誉他“一过目终身不忘”。读圣贤书,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的熏陶,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青云之志不知不觉在王安石心中悄然立下。他曾随父亲游历各地,百姓疾苦、民生万态,无不时时引发他的思考。多年的耳闻目睹增长了他的见识,也使他早年便立下“矫世变俗”的宏图大志。父亲的施政以德、为官清廉、为人刚强正直,给王安石留下了深刻印象,无形中成了他日后做官行事的楷模。

        著名理学家邵雍之子邵伯温著《河南邵氏闻见录》一书,卷十一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邵雍和王安石曾经同朝为官,邵伯温对王安石很熟悉,所记之事当然可靠。

        王安石出任知制诰时,不到40岁,仕途如日中天,正在上升之时,日理万机,非常劳累。一天,他回到自己府邸,进入内室,不禁愣住了。夫人吴氏不在屋里,椅子上却坐着一位20多岁年轻貌美的女子。只见那女子高绾发髻,上插凤凰碧玉簪,身穿锦绣华服,淡妆细抹,颇有姿色。王安石大吃一惊,问来者所欲何为?原来,此女子是一个下级军官的妻子。她的丈夫在一次押送军用物品时翻了船,损失了一大批军用物品,被上级判罪,家产全部查没后还差九十万钱。

        上级说,如果能如数交钱,人就可以释放,且保持原职;如果没有钱,她的丈夫就要被免职,还要判刑。由于丈夫已被拘押,女子救夫心切,又没有地方去筹措这么多钱款,万般无奈,才到买卖人口的地方,自己插上三根稻草,自卖自身,要价就是九十万钱。结果被一个老仆人领进这个不太宽敞却很幽静的大院。

        听完女子的哭诉,王安石命该女子回到她自己的房间安歇。第二天一早,立即命人将该女子送回家,并且不必退钱。

        那个女子问了王安石的名号,才知道眼前这位和蔼而威严、一身凛然正气的人就是名满京华的新任知制诰王安石。于是,该女子千恩万谢,连连下拜道万福,然后欢天喜地回家与丈夫团圆去了。

        把女子打发走后,王安石询问妻子吴氏为何要这样做。原来吴氏进京后,见京师里的人生活特别奢靡,一般的富户都有几房妻室,大富户几乎是妻妾成群,朝廷官员更不用说,几乎没有不纳妾的。吴氏见丈夫终日忙于公务,很是劳累,可能是没有工夫顾及于此,就私自做主,派人在外面给丈夫买了一个妾。见丈夫决意不纳,又见他已经把人打发走了,吴氏便也无话可说。此事之后,吴氏再不给他买妾了。

        不爱色、不爱官、不爱财,王安石是个地地道道的“三不爱官员”。进士及第后,其他人都汲汲奔走谋求一个馆阁之职或京官留在京城,这样提升的机会多。而王安石主动请求到偏远地方任职,来到鄞县(今宁波市)出任县令,其后几次辞京官。后官至宰相,可谓位极人臣,却从不弄权为私。

        王安石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四宝。于是,有一个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便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说,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羞得那人无言以对,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做宰相期间,王安石有一次患了喘病,急需紫团山产的人参服用,而一时难以买到。一名部属正巧手头上有紫团参,于是送来几两让他治病。王安石坚决不收。有人劝他说:“你的病要此药才能治好,何必拘泥于这些小节呢?”他回答说:“我这一辈子没吃过紫团参,不也活到今天。现在就算不吃它,还能立即死去吗?”

        王安石面色黧黑,门人忧之,去问大夫,大夫说:“此垢污,非疾也。用澡豆洗面可除。”有一个人知道后,就要送他一些澡豆。王安石笑道:“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有人对他说:“公面有墨,我送点园荽给你,洗之当去。”王安石仍笑道:“天生黑于予,园荽其如予何?”

        在担任舒州通判时,王安石家徒四壁,除了一些书籍外,几乎一无所有。吃的是最平常的饭菜,穿的是粗布衣服。即使后来官居宰相,也不曾改过简朴廉政的作风。以饮食为例,王安石不但自己粗茶淡饭,而且极其反对奢华宴请。

        《独醒杂志》中记载:“王荆公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诣,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如此待客,看似不够风光体面,但王安石以宰相之尊,厉行节俭之事,狠刹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铺张奢侈之风,可谓切中时弊、意义深远。

        王安石一生以此自律,清廉不苟,志行高洁,赢得了“拗相公”的称誉。黄庭坚在《跋王荆公禅简》中称他为“一世之伟人”。梁启超最服膺的人便是王安石。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王安石的政治水平、人格操守理解得更是深刻。因此感叹道:“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自成一家王荆公

        俗话说:“千锤百炼出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话用来形容王安石最贴切不过了。

        王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诗《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说,王安石第三句最初写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写完后,王安石觉得“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

        这样改了10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活了起来,成就了一首完整的经典之作。

        这段故事《容斋随笔》中也有记载:“‘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由此可见,王安石不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在诗、文、词方面均“绝妙一时”。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上最有成就、最有个性的诗人之一。严羽在 《沧浪诗话·诗体》中曾标举“王荆公体”,历代学者多把荆公视为宋诗独特风貌形成过程中之关键。《文化开封——名人文化》一书的编者甘桂芬说,王安石前期诗歌多属政治诗,他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渴望,济世匡俗的抱负写进诗里。《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元日》《歌元丰》等,热情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当推行新法遭到反变法派的攻击时,王安石写了《众人》《赐也》《孤桐》等诗进行回击,表现出他对于变法毫不动摇的决心。

        王安石罢相后的隐居生活,给他后期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他继续关心新法,创作了不少歌颂新法成效的诗篇。《歌元丰五首》《后元丰行》等描绘了人民获得丰收后的欢乐景象,虽不无溢美之处,但可见他对神宗继续推行新法仍然热情支持。其他如《杖藜》《梅花》《鸱》等,都表现他未能忘怀政治、不肯超然物外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神宗对推行新法愈来愈动摇,王安石的处境愈来愈艰难,不得不借助佛理来排解自己的苦闷,如《示宝觉三首》《寓言三首》《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等。此外,他还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如《南浦》《染云》《江上》等,观察细致,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和热爱,都是古今公认的佳作。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题材内容虽比较狭窄,大量写景、咏物,但在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在艺术上,王安石的近体诗多仿杜诗句法,走着杜甫“老去渐于诗律细”的路子,在对仗、典故、格律上精益求精。古体诗不仅明显吸取韩愈诗歌的健拔雄奇,具有劲峭雄直之气,而且吸收了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进一步增强了艺术美。宋代词人叶梦得的评语“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比较恰当地指出王安石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从诗体来说,王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此外,在他的提倡下, 集句这种特殊的诗体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者:岳蔚敏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