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函谷关为什么不属于陕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3/29 16:04:0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函谷关在历史上其实有三座,秦函谷关、魏函谷关、汉函谷关。汉函谷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500米,西距秦关150公里,汉关早已废弃,仅存有关门遗址。秦函谷关和魏函谷关都在灵宝,只是魏函谷关在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遗址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在今灵宝市东北20公里,距秦函谷关约5公里。目前函谷关景区的就是秦函谷关。
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以后,秦国弱魏攻韩,从韩国手里夺得函谷关。在芈月的老公秦惠文王时期,黄河天险几乎成为秦之内河。自此函谷关便成为秦国进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关隘。为秦国的帝国霸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函谷关在战国以后是属于秦国的,秦国的范围就是现在的陕西省的雏形,所以陕西省也简称秦,人称三秦大地。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函谷关属秦国却不属现在的陕西省呢?
原来中国古代区域界线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交错。所谓山川形便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基本是按照山脉、河流而划分的,比如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不同,这种划分方法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区域,那么该区域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假设此时多出几个像安禄山一样拥有军政权力于一身的野心勃勃的节度使凭险割据,那华夏大地上诸侯林立、逐鹿中原的局面不知要何时才能结束?
因此,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故意把本应属于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政区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这就是政区划分过程中的第二个原则“犬牙交错”。河南河北本应以黄河之山川形便来划分,却以清漳河为分界线,所以黄河以北的部分区域归河南。陕西因陕州以西而得名,处在陕州以西的函谷关却在陕西以外。还有就是地理单元、社会文化都显然属于四川的汉中被划入陕西省。这也是犬牙交错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按山川形便划分,函谷关处于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潼关以东,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黄河以南,再加上古代函谷关作为西进的重要门户,划归河南再自然不过了。函谷关作为西进东出的重要门户,是连接中原和西部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原和西部文化、经济、政治交流的重要通道,只能记在江山一统的功劳簿上,绝不会成为地方割据的教科书。现如今交通四通八达,不再像古代那样受自然条件限制,但古代省界的划分却一直在沿用,这应该也是基于对地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一个考虑吧!
(作者:王赞芳 责任编辑:茹会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