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开封与孙中山的情缘
开封与孙中山的情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3/15 11:31:1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2015年11月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开封是孙中山先生的祖籍地,立起了全国第一尊孙中山先生铜像,还修建有中山公园、中山市场,命名有中山路等,古都开封和孙中山先生结下了不解情缘。建议开封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之日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一

        早在1100多年前的唐朝,孙中山先生的始祖孙(左言右利)居住在汴州陈留(今开封市祥符陈留镇)。孙(左言右利)后来被赣、闽、粤等地的客家孙氏尊为始祖,其中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孙氏孙中山先生即是孙(左言右利)的直系后裔。在唐僖宗中和二年,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孙(左言右利)被朝廷选为百将,带兵征战闽、越、江右一带,立了军功,被封为东平侯。孙(左言右利)全家定居虔州虔化县(今江西省宁都县)田头乡孙屋村。孙(左言右利)死后葬于宁都城西马家坑。后来,他的后代迁往福建、广东等地。清康熙年间,孙中山先生的孙氏族人迁至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1986年11月15日,在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时,在宁都县举行了孙中山先祖孙公式墓重修揭幕仪式。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根在中原、祖籍开封。

        目前最早记载孙中山先生祖籍陈留孙氏孙(左言右利)公之谱《富春孙氏谱世系总序》,谱中记载“始祖孙公式,居陈留——为中原世族”,现珍藏于江西省宁都县档案馆。该谱由北宋元公式年间中顺大夫和岳州事孙勰编纂,谱中有欧阳修题唐东平侯孙公式公像赞诗,并由大文学家苏轼书写。此谱南宋时多次修撰,文天祥曾撰写序篇。上世纪初,文化学者罗香林教授历时10年潜心研究,于1942年首次在重庆出版了孙中山先生家世源流考的专著,考证了孙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认为其先祖东平侯孙(左言右利)祖籍陈留。1995年由台湾禾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女士撰《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详细记述了唐东平侯孙(左言右利)从陈留迁居江西宁都后的播迁史料。

        浙江学者禇良才教授研读考证了《三国会要》、《魏书》、《左传》等史料以及大量唐代宫廷诏令和墓志铭,查阅了各地图书馆珍藏的孙氏族谱和民间保存的家谱,综合考证的结果是,孙权为孙武的22代孙,孙(左言右利)为孙权的25代孙,孙中山为孙(左言右利)的28代孙。由此可见,孙武至孙权和孙(左言右利)至孙中山这上下两段世系源流已脉络清晰可信。也就是说,孙中山先生是兵圣孙武的第75代孙,其先祖孙(左言右利)居住汴州陈留,孙中山先生是根在中原开封的客家人。

        二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为纪念这位伟人,北京、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山公园”40余座。1927年6月14日,冯玉祥将军二次主豫,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他为了宣传贯彻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把开封龙亭公园改为中山公园,并聘请留学法国的学生领袖、毕业于凡尔赛园艺学校的园艺专家郭须静教授负责筹建中山公园,以弘扬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精神为公园的主要游览内容进行设计建设。

        当时中山公园的大门设在原龙亭公园的午门处,利用原午门的牌坊作公园大门,牌坊正中的额坊上书“中山公园”4个大字,牌坊东柱书“遵守总理遗嘱”,西柱书“实现三民主义”。牌坊两旁的横额上,东边书“自由”,西边书“平等”。午门前有一对雄踞左右的宋代镇门石狮,在东西石狮的颈下分别镌刻了“睡狮猛醒,勿伤我种”8个大字。照片中还可以看到时任的政府官员在公园门前打扫卫生,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平等、民主、自由和为民众服务的思想理念。进入公园大门,经过500米龙亭御道,是一座硬山式面阔三间的朝门,朝门两侧的墙壁上书“中山公园”。穿过朝门,在朝门内的照壁前,修建一座高10余米的纪念碑,碑上刻“革命殉难烈士暨阵亡将士纪念碑”14个大字,碑的背面书有“精神不死”。在照壁后,龙亭大殿前立有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尊。在龙亭大殿高13米的殿基墙壁上书有非常醒目的“中山公园”4个大字。龙亭大殿内开设有中山俱乐部。大殿的东院设有供平民游乐的地球场、平民游艺室、露天演讲台。人们把原来的清虚堂改为图书室,把原流杯亭、信陵馆改为茶社,把大殿的西院改为开封市政筹备处办公管理用地。在龙亭大殿院围墙外的东阁,原梓潼阁改为纪念在辛亥革命起义阵亡的烈士郑金声的“金声馆”。龙亭大殿院西围墙外的西阁、原关帝庙改建为纪念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为“黄花馆”。整个公园就是宣传支持孙中山先生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三民主义的思想阵地。

        此外,还把大相国寺改建为“中山市场”,把龙亭公园到火车站的南北主要干道更名为“中山路”,以此来纪念孙中山先生。

        三

        1929年年初,开封中山公园龙亭大殿院内立起了全国第一尊由中国人自己设计铸造的孙中山先生铜像,该像敬立在龙亭大殿前广场中心。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面对南方,安放在3.8米高的青石基座之上,凝视着千年不变的八朝古都城市轴线。此铜像高1.95米,打领带,着西装,双手插放在裤口袋内,昂首挺胸,高瞻远瞩,神采奕奕,彰显出博才睿智的一代伟人风范。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同志游龙亭公园时,看到铜像上留有弹痕,随行的时任河南省主席吴芝圃解说道,那是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留下的几处弹痕,毛泽东同志幽默而又意味深长地说孙中山是“民主人士,打不倒”。刘少奇、朱德同志在游龙亭公园时,看到孙中山先生铜像后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50年11月8日,胡耀邦同志游龙亭公园时看到铜像,得知是冯玉祥铸造后说:“冯玉祥是个好人,只要他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就不会忘记他。”孙中山先生铜像在2006年6月8日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为便于瞻仰凭吊辛亥革命烈士,人们将位于中山路南段原开封市供销社院内被房屋和各种建筑物包围的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迁到禹王台公园内,同时把在龙亭公园内的孙中山先生铜像迁移到禹王台公园内“辛亥革命河南十一烈士陵园”。铜像迁移后在社会上引起风波,人们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国”的开国总统、“中华民国”国父,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把孙中山先生铜像安放在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前是不妥当的。来汴探亲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参观后也议论纷纷,特别是时任政协副主席、民革开封市名誉主席宋聿修,时任民革开封市主委胡玉华等提出政协提案,要求尽快纠正。市政协对此提案非常重视,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1991年,采取了临时补救措施,把禹王台公园内的“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大门题额改为“辛亥革命纪念园”,在孙中山先生铜像后修建一座名言影壁,把铜像和辛亥革命烈士墓隔开,影壁正中镌刻“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影壁的两侧分别镌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用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和铜像组合在一起,独成一体。

        四

        中国国民党原主席吴伯雄在广州中山纪念堂拜谒孙中山先生铜像时说:“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资产。”孙中山先生和古都开封的情缘,也应是河南开封的宝贵资源。我们应抓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可召开座谈会、纪念会纪念孙中山先生。如有条件,笔者建议,应发挥“始祖孙(左言右利),居陈留——为中原世族”这一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先祖孙(左言右利)的历史资料,利用公共绿地,在陈留镇建“孙(左言右利)纪念公园”,平时为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场所,也为来汴拜谒孙中山先生的游客提供纪念之地。建议复位孙中山先生铜像到原址龙亭大殿前。理由有三:一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的“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因龙亭在1963年6月20日就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铜像就在其例。二是尊重历史。历史上冯玉祥将军和园艺专家郭须静教授把铜像放在龙亭大殿前的广场中心位置也是有目的的,历史上龙亭先后有21位皇帝在此执政,而孙中山先生是公认推翻封建帝制的统帅,说明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三是有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关于两岸关系的讲话中突出了三个问题:一是讲话特别提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祖国大陆既定的方针政策,不会因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而改变,展现了祖国大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二是再次明确宣示了祖国大陆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的严正立场,不容置疑,不让岛内某些人、某些政治势力对于祖国大陆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问题的立场上,再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三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饱含深情,强调了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是命运与共的生命共同体,为两岸同胞引领了一个非常广阔的两岸关系发展前景。我们应充分发挥情缘的作用,把孙中山先生铜像复位到原址,如果有来自宝岛台湾像连战、吴伯雄、宋楚瑜等重量级人士来汴,游览龙亭大宋皇宫、听讲孙氏祖籍历史、拜谒孙中山先生铜像,不但能提高开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而且能为两岸和平发展、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作者:张玉发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花朝节的“蝶”
下一篇: 开封甜食店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