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一支钢笔,就能把线连成面,绘出亭台楼阁、层峦叠嶂,或是人物神韵、草木风动。龙亭大殿、清明上河园、古吹台、河南大学……这些记录开封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就是汤宏艺,11年来,他用钢笔画特有的线条,勾勒出八朝古都的风韵,描绘出家乡古城的深浅人生。
自幼喜爱绘画 11年前迷上钢笔画
格子衬衫、西装裤,手拿钢笔和速写本……今年56岁的汤宏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充满书香气息。“这是早春的古吹台。”翻开手中的速写本,汤宏艺回忆起来,“正月十五那天,我和家人到禹王台公园游玩,看到园内古老的牌匾、建筑特别有味道,便立即画了起来。”
细细的笔尖在勾、点、染中跃然纸上,错落有致的建筑、栩栩如生的场景、活灵活现的人物,在他笔下活了。翻看他的速写本和平日的画作,仿佛在看一本有声故事书。汤宏艺说,别人写日记,他就画钢笔画,用这样的方式记录生活点滴。
说起为啥对绘画情有独钟,汤宏艺说,他的父亲是河南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爱好书法绘画,年轻时与我国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作家、诗人李白凤教授有交往。自己喜欢书法、绘画是受父亲的影响。1985年,25岁的汤宏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林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上大学期间,他的美术作品就时常见诸报端。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深圳、开封从事美术设计工作。
从2005年至今,喜爱绘画的汤宏艺养成了一个习惯——带着速写本去散步。每次看到身边的美景,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拿出纸笔勾勒一番。为何喜欢用钢笔作画,汤宏艺说:“用钢笔绘画十分简便,只需一张纸、一支钢笔,还有一颗爱画画的心,便足够了。更重要的是,我喜欢黑白搭配,这符合中国美学,体现中国文化传统。我认为,黑白墨色呈现出来的气韵更为灵动,更能显示出历史的沧桑韵味,展现开封古城特色。”
寄情笔下 专注描绘家乡美景
汤宏艺喜欢用手中的钢笔绘制家乡的美景。他觉得,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行走在城区,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散发出古都的韵味、文化的气息,蕴藏着历史的印记,值得他用画笔去描绘。近年来,开封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变化也值得他去记录。于是,他的画笔便“聚焦”于开封的古建筑、道路、桥梁、绿化以及记忆中的街巷、民俗……生动彰显出开封“外在时尚 内在古典”的形象,成了汤宏艺绘画的不竭动力。
为了让笔下的画作真实而有韵味,动笔之前,汤宏艺总喜欢围绕着“对象”转悠一圈儿又一圈,从远近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从一砖一瓦来触摸。他解释说:“就拿一个建筑来说,不同角度看到的美感会不同,不同光线照射下呈现的光影也会不同。无论画什么作品,我都会在不同时间段从不同角度细细观察,为的就是寻求一抹最佳光线体现钢笔画的光感和阴影。”
为了创作,11年来,汤宏艺走遍了开封的角角落落。家乡的古建筑、老街巷,即便是一处破旧的古宅,在他眼里都有说不清的开封味儿。他把对古城开封的爱,深深镌刻在自己的生活里。汤宏艺说,他记不清自己画了多少幅开封题材的钢笔画,数十张上百张是有的,他喜欢用心、用情去构思,用最简单的黑白灰色勾勒古城人的生活。
创新绘画方式
传授绘画技巧
汤宏艺不仅喜欢用钢笔画描绘开封的美,还善于钻研、不断创新钢笔画的绘画方法。2006年,他在中国翰园笔会及绝活表演中看到民间艺人用手指作画,从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创作钢笔手指画。他从中国传统书画和素描中汲取营养,用曲头钢笔勾勒线条,再用手指进行涂抹、晕染,创作出的绘画作品既有钢笔画特有的线条、笔触之感,又有中国画的韵味,虚实相间、层次丰富,立体感颇强。
为给黑白分明的钢笔画增添色彩,去年年底,汤宏艺又研究创作了钢笔粉彩画。他用钢笔勾画轮廓、线条,再用色粉笔给画作上色,用纸擦笔擦出朦胧、柔润的效果,最后喷上定画液加以固定。用这种方法绘制的作品既有丰富的色彩,又不失钢笔画刚劲流畅的线条之美、细密紧凑的画面效果。
为了传播、推广钢笔画,让更多的人了解钢笔画,汤宏艺还办起了自己的画室,并在开封大学专门从事美术书法教学工作。11年来,他已经绘制了百余幅带有浓厚开封特色的钢笔画作品。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的作品结集成书、出版发行,把开封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更多人通过钢笔画这种独特的方式,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