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张旭的酒醉与草书艺术
张旭的酒醉与草书艺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2/5 10:28:5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这是一个时代距离我们很久远的人物,他的身上还有很多传奇色彩。每看到关于他的内容,我都觉得十分神秘,甚至虚幻。我说的是盛唐时期的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他是诗人,有不少诗作传世,而他更璀璨的一个光环,在书法艺术方面,他被后世誉为“草圣”。

        对,就是他,作为书法家的张旭总是让我觉得神秘而虚幻。

        史载,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颠张”的雅称。一向严肃认真的诗圣杜甫称赞张旭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书法大师颜真卿为了提高艺术水平,曾专门跑到洛阳向张旭请教笔法,文学大师韩愈也称赞张旭:“……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后世赞誉张旭者,更是云合景从,包括苏东坡、董其昌等大师级人物在内,都给予其美誉。

        有人说,草书是书法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相对于其他书体来讲,狂草的创作难度最大,草书成就高者,莫不是才情、性灵兼具,高标逸韵,神出鬼没,所以中国历史上以写狂草著称的书法家不多。张旭算是端坐了狂草第一把交椅,成为写狂草的鼻祖、老大。

        后世称赞张旭狂草潇洒磊落、变幻莫测、惊世骇俗。书法理论家称:“他创造的狂草是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甚至张旭悟出狂草笔法也被传得神乎其神,说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悟出线条结构间避让,又闻鼓吹而悟出笔法之意,后来在河南邺县时,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神。

        有一本传世墨迹,叫《古诗四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个墨迹被称为张旭狂草的代表作,据说是张旭现存唯一的墨迹本。恕我见识浅陋,多年前,看到此帖时看不懂美在何处,现在仍看不出它为何被认为是“草圣”的登峰造极之作。后来,读到启功先生的一篇文章,他考证此帖不是张旭真迹,而是宋朝人写的。前几年又读另一篇文章,说古代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认为,《古诗四帖》“狂獗怪异”“艺术水平极为低劣”,并举出某些“用笔丑恶”“形态逼仄”的字例。启功、徐邦达二位先生均学富五车,目光如炬,虽各是一家之言,但他们敢于颠覆对《古诗四帖》的褒评,发出不同的声音,实在难能可贵。

        如果说张旭传奇得有些神秘虚幻的话,和张旭有“颠张醉素”之称的另一位唐代草书大师释怀素,虽然身在红尘之外,却尽食人间烟火,感觉就像邻家和蔼可亲喜欢说说笑笑的老大爷。看他的《食鱼帖》,觉得这个和尚老头儿真是可爱极了。怀素有不少草书作品传世,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贴》《论书帖》等,且均为墨迹本。怀素的草书,我自感还能读得懂,怀素的线条洗练,且充满了张力,字的结构造型巧妙,通篇充满了节奏感,风神洒落。这些草书法帖,感觉都比《古诗四帖》格调要高。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张旭草书不如怀素,而是认为《古诗四帖》是伪作,是后人写了冒充说是张旭的。如果说《古诗四帖》是伪作的话,那么今天的我们,就见不到一件“草圣”张旭的传世墨迹,刻帖如《肚痛帖》等,其风格也远不是张旭同时代人所描述的那样癫狂,也还是不如怀素草书那样让人读得懂。

        作为“草圣”,我深信张旭绝对是书法艺术领域的一位旷代奇才,然而又觉得张旭是一位有点被神化的大师。比如说他酒喝高了,尽管可能头发蓄得很长,可捏着自己的头发作书,这可能吗?怎么想都觉得有点离谱。艺术创作跟酒有一定关系,因为适量饮酒刺激大脑兴奋,微醺之际的挥洒,跟正常状态的创作应该有差异,可酒醉之后还能不能搞创作,值得推敲。说张旭的好友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们果真相信李白醉酒后能写出瑰丽诗篇吗?请坚定地打上100个问号吧!

        当代国画大师傅抱石是艺坛翘楚,特别喜欢饮酒,可谓嗜酒如命,他有一方常用印章“往往醉后”,据说应邀进京作画时,往往一杯在手,手中端的是领导人特批的茅台酒。饮酒,只是傅抱石先生的一个爱好,或者是追求一种精神的释放,真的喝醉了,还能搞艺术创作吗?据说傅先生有一次真的喝醉了,回到家他跟夫人说我要画画,夫人赶忙准备好材料工具伺候他画画,傅抱石于是开始画。第二天,傅抱石酒醒了,看到自己昨晚画的画,实在恶心得很,抓起来就撕掉了。可见,“往往醉后”的傅先生是拿酒助兴,真的喝醉了,再智慧的大脑也难以指挥艺术创作。

        于是,我私下里觉得张旭大醉之后的挥洒,更像行为艺术,因为他的为人不拘小节,癫狂之极。而酒醒之后,那些肆意挥洒的作品会不会被他统统撕掉?或者别人也没怎么当回事收藏,于是不得传世。也可能因为张旭是圣人,与常人不同,他大醉之后的挥洒真是好到了极致,作品也像传说中的《兰亭序》被唐太宗带进了坟墓一样,被那些王公贵族那样带走了。

        《郎官石柱记》被确定是张旭传世唯一的一件楷书作品,原石久佚,现存是宋拓孤本,弥足珍贵。从中可以看出,张旭楷书精劲凝重,法度森严,雍容闲雅兼而有之,堪称神品,难怪致力于楷书创作的颜真卿要长途跋涉找他请教。我们深信,这件楷书作品绝对是张旭在清醒状态下写的,因为酒醉或者喝晕了是不可能写好楷书的。如果说张旭的书法艺术是一片深沉的大海,那么这件并不代表他个性和最高艺术成就的楷书作品,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毫无疑问,张旭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可是他为什么没有无争议的墨迹传世?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他更多的作品?不知道有没有人考证过。

        让人顶礼膜拜的“草圣”,神秘而虚幻!
(作者:张德卿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打梭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