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开封铁塔: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琉璃砖塔
开封铁塔: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琉璃砖塔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9/24 9:57:42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次数:
 
 

祐国寺塔塔檐。

9月19日,在开封市铁塔公园内,祐国寺塔巍峨矗立。游人穿梭其间,或漫步赏景,或拍照留念,在历史与自然交融的景致里,寻得一份悠然惬意。

祐国寺塔琉璃狮形砖。

     古都开封的标志是什么?

     不同时代的人,选择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选择俗称“铁塔”的祐国寺塔的人一定不少。

     铁塔不仅是目前中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北宋琉璃砖塔,还是可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北宋京城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开封百折不挠的精神象征。

     9月17日,记者和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馆员王广建一起,冒着细雨,赶赴开封东北隅,实地感受铁塔的魅力。

一夷山之上建宝塔

     进入开封铁塔景区,看过“天下第一塔”石碑,透过深秋层层的深绿与金黄,远远就望见高耸入云的铁塔,突然间想起了元人冯子振的诗句: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

     塔和寺院经常是连在一起的。开封铁塔所在寺院历史悠久,唐代叫封禅寺,宋初扩建后改名开宝寺,内有福胜、上方等24院,是当时东京最大的寺院之一。北宋政府曾在开宝寺设礼部贡院,考试全国举子,因此影响很大,来自日本的高僧成寻曾在此译经。

       宋太宗时在开宝寺福胜院内历时8年建造了八角十三层的木塔,称为福胜塔,负责监造福胜塔的是宋代著名的木工喻皓,木塔设计精密,华美绝伦。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因见祥瑞,改名灵感塔。这座木塔存世只有56年,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被雷击起火焚毁,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踪迹。

     福胜塔被焚后,宋仁宗不顾蔡襄、欧阳修等大臣的反对,于皇祐元年(1049年)下诏重建,重建时把塔址从开宝寺福胜院移到上方院的夷山之上,塔名仍称灵感塔。

     鉴于木塔易于失火,故把历来用于宫殿建筑的琉璃砖瓦,第一次用来造塔,琉璃砖塔也是一种创举。琉璃砖外表为褐色,远看好似生铁,从元代开始民间已流行“铁塔”这一名称。明代寺院改名为祐国寺,此塔始称祐国寺塔。

     祐国寺塔是北宋开始全部使用釉面建材和构件装饰砖塔的实物史据,标志着中国当时琉璃技术的辉煌成就。

     琉璃砖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但是塔落成的时间,文献上没有记载。

     开封市文物保护管理二所工程师王晶分析说:在铁塔的砖上发现有北宋治平四年、熙宁的年号,根据当时财力和建造水平推测,可能落成于熙宁初年,大约建造了20年左右。塔建成后,虽经过金、明、清多次修葺,但现在基本上仍是宋代风格。

      沧海桑田,塔基和第一层的部分塔体已被地面掩埋,目前露出地面以上部分塔的高度为55.08米。铁塔以精湛绝妙的建筑艺术和宏伟秀丽的身姿驰名中外,1994年开封祐国寺塔与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泉州开元寺镇国塔和杭州开化寺六和塔一起入选我国古塔纪念邮票。“铁塔行云”被列为汴京八景之一。

     开封铁塔收分比例协调自然,表现出高超的建筑艺术。

     采访中,记者发现塔前的一块石碑上刻着“开宝寺塔”字样。王晶解释:此石碑为文物标志说明牌,在国家首批公布的全国文保单位中,铁塔被命名为祐国寺塔,祐国寺是明代寺院的称呼。经过后来的进一步研究,有专家认为,此古塔建于宋代,位于北宋开宝寺内,从历史价值的角度看,命名为开宝寺塔更贴切、准确,所以,在设置标志说明时,碑刻的是“开宝寺塔”。

二铁塔磨空数千尺

     祐国寺塔(铁塔)是1961年河南省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7处古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

     铁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琉璃砖塔,也是层数最多的仿木楼阁式宋代砖塔。

     这种楼阁式琉璃砖塔,建筑形式、装饰等很多方面与唐朝佛塔形制差异很大,建造过程和使用技巧极具科学性。

     开封祐国寺塔屹立千年无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首先应归功于其位于夷山之上坚固的地基。铁塔中心是砖砌的塔心柱,其周筑盘旋踏道,把塔心柱和塔外壁坚牢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较强抗震性能的整体。塔身采用了绝缘、不导电的琉璃砖,减少了雷击的可能性。塔身上的一层层平座起到了排水作用,减轻了雨水冲刷塔身。

     塔内可攀登,底层东、西、南、北各辟一圭形门,唯北门可入塔内。塔身2层以上每层都有开窗,其中一个明窗三个暗窗,明窗可登临眺望。

     在王晶的带领下,记者沿着砖砌的踏道,盘旋拾级而上,直达塔顶,体验了一次“如行螺壳中”。

     记者发现塔内空间虽然狭窄,仅容一人勉强通过,但是潮湿现象不重,而且比较干净。

     王晶说,这得益于铁塔的明窗设计,第二层明窗在南,以上各层依顺时针方向递转,三层在西,四层在北,以此类推。这种明窗设计,在采光之外,风在塔内形成循环,不但通风除湿除尘,还可减少风对塔的直接冲击力。透过明窗,塔畔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的校园清晰可见。

     塔身外面圆倚柱、普拍枋、塔壁、门、窗、斗拱、塔檐等全部采用经过精密设计的28种标准琉璃面砖砌成。这些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的预制“结构砖”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通过榫卯安到一起,正好合缝,加上良好的黏合剂,使砖结合得十分严密。

     铁塔虽然为琉璃砖塔,但整体还是按照传统木质建筑结构来设计安排的,这就增加了祐国寺塔建造过程中的施工难度,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著名古建筑专家郭黛姮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充分肯定了开封祐国寺塔的建筑技术。她说“塔的每层檐均用琉璃砖瓦,檐下施琉璃斗拱……该塔的建筑构件标准化、定型化堪称一绝……在塔身逐层收分、尺寸逐层递减的状况下,其难度可想而知”。

      王广建介绍,经实地勘察发现,祐国寺塔各层塔檐下施琉璃制五铺作双杪计心造,各层铺作规格相同,各层塔身面阔随着檐部与平座铺作数量变化自下而上逐级递减。

      近距离观察铁塔琉璃砖,同类砖花纹相同,但其釉色却变幻莫测。塔身外壁镶的花纹砖有50余种,计有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立僧、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图案,精妙生动,富于变化。

      根据文献记载,铁塔下原有八棱方池,北面有小桥连接铁塔北入口。古时开封,八月中秋有“铁塔燃灯”的习俗,层层点灯,夜空下的琉璃塔犹如火龙。年年八月中秋夜,万点明灯彻九霄,何等的辉煌炫目。

三百回祸患仍从容

      开封铁塔虽然坚固,但长年暴露在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然和人为的侵害。

       铁塔从建塔至今,将近1000年的历史,经受了暴风骤雨,地震水患的考验,也遭到人为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铁塔经历了43次较大的地震,6次黄河水患的洗劫,依然巍巍耸立。

      历史上也曾对铁塔进行多次修缮,其中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周王重修这一次最重要。除自然灾害外,铁塔还多次遭受战争的破坏。

      1938年,侵华日军以铁塔为目标轰击,塔身遭轰击七八十炮,北侧受弹较为集中,塔身遍体鳞伤。之后,铁塔附近野草丛生,十分荒凉冷落。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珍贵文物建筑,1954年,由当时的文化部拨专款,开封市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考古工作者,对铁塔进行了全面勘察设计。1955年把铁塔一带开辟为公园,命名为铁塔公园,负责铁塔的日常管理。1956年成立了铁塔修复委员会,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制定了维修方案。为保持铁塔原貌,曾遍寻烧砖窑址,最后找到宋代磁州窑的故地,今河北省邯郸市的一家日用陶瓷厂承担琉璃砖的烧制任务。经过十几次试验,终于将这种特殊的粗瓷琉璃砖烧制成功。

      1957年6月11日开始动工,到10月底将塔身损坏部分全部修复,补配翼角套兽下104个铁铸风铎,塔顶塔刹设避雷针,每层洞门增添了铁栏。修塔之后,又逐步对塔周围环境、湖面进行了修整,并逐步对外开放。

       开封市文物保护管理二所副所长牛亚军告诉记者:20世纪50年代铁塔大修之后,再没有进行过大的修缮。

       2023年,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受铁塔管理部门委托,在制定维修保护设计方案时对铁塔进行过现状勘察,发现铁塔塔体向东北倾向,并伴随一定程度的扭曲。历史上,铁塔在地震的影响下,产生了初步倾斜,在常年风荷载、水患及地基土滑动作用下,倾斜进一步加剧,从而产生了目前的状况。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刚介绍说,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今年6月挂牌,随后就将开封铁塔在内的重点文物建筑纳入先期研究范围。在省文物局的支持下,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和开封市文物部门一起,将对铁塔进行综合性科学研究保护。

【建筑名片】

所在地:开封市北门大街铁塔公园

始建年代: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

建筑功用:

福胜塔是祐国寺塔的前身,是为供藏阿育王舍利而建的,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不幸落雷被焚,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重建。

建筑之最:

开封祐国寺塔(宋开宝寺塔)是我国唯一现存的宋代琉璃砖塔,也是目前我国最高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北宋琉璃砖塔。

(作者:张体义/文 邓放/图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