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局部(资料图片)
眼下,我市正在大力进行城市水系建设。洛阳城区有伊、洛、瀍、涧四条河流,还有中州渠、大明渠、金水河水库等人工河湖,形成“四河七渠一库”的水系大框架。事实上,我市城市水系建设离不开历史上的一个人和一部书,这就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一生热爱自然,醉心于考察祖国的壮丽河山,写下40卷巨著《水经注》,最终却因缺水而丧命。郦道元的一生,与洛阳难舍难分:他曾担任北魏洛阳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水经注》完稿后被保存在首都洛阳,他去世后被安葬在洛阳。
从小喜欢研读经史和寻访古迹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话在郦道元身上一点儿也不假。受父亲郦范的影响,郦道元从小就喜欢研读经史和寻访古迹,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历史学和地理学知识。
公元476年,郦范第二次出任山东青州刺史。到任不久,郦范就把家眷接到了青州。郦道元对青州充满了好奇,他走访了齐桓公冢,并对其形制和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记录,后来写进了《水经注》。
成年后的郦道元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父亲的良好教导。郦范,因立军功历任北魏青州刺史、尚书右丞,加号冠军将军。尚书省是北魏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右丞为尚书省的主要官佐,在当时是十分显要的官职。
郦范有五个儿子,郦道元为长子。郦氏是一个在北魏王朝激烈的内外政治斗争中逐渐兴起的汉族士大夫家族。这样的家庭条件,为郦道元在政治上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他研究学问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环境。
在洛阳筹备撰写《水经注》
郦道元出仕之后,遇到一件大事,即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认为北魏历代皇帝都重武轻文,这是开国之道而非治国之规。他执掌朝政后,打算在文治上下大功夫,因此主张将国都从平城迁往洛阳。
迁都洛阳不仅使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而且使郦道元实现了他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地理考察的夙愿。
郦道元随朝廷迁到洛阳后,及时调查了洛阳的水害情况,将它们记录下来,向孝文帝作了详细报告。
孝文帝在迁都3年后,对黄河中游地区作了一次广泛的巡视。郦道元有幸陪同,对黄河中游地区的水文、地质进行了考察,收获很大。
之后,由于职务的频繁变动,郦道元走访了北魏统治下的大部分地区。在黄河南岸、华北平原,在阴山脚下、大青山麓,在太行山区、秦岭谷地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河山的壮丽使郦道元激动不已,他写下《七聘》《本志》等文章赞美大自然、抒发志向。这还远远不够,他决心完成一部地理学新著。
郦道元所到之处,不仅注意观察大自然的奇异景象,更注重地理现象和自然变化。他考察名山大川的来龙去脉,了解各地的气候、土壤和物产等,记下了百万字的笔记。几十年的积累,使得他厚积薄发,伟大的著作《水经注》即将诞生!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