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且话山地苞谷香—洛阳玉米杂谈(河洛广记)
且话山地苞谷香—洛阳玉米杂谈(河洛广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7 10:04:1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虽是粗粮亦美味

  玉米可做各种美食,嫩的玉米棒煮熟吃,口感极好。将嫩玉米籽炒熟,加上鲜虾仁,是一道儿童们喜爱吃的菜。

  玉米籽磨碎,称为玉米糁,用玉米糁做粥,称玉米糁汤,这是洛阳很多山民的早餐。将玉米磨成面,可做饼子、馒头、窝头、蒸糕,还可制作饸饹等。

  玉米可做成爆米花,这是一种极好的小吃。洛阳民间称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龙头节等。传说,有一年,龙王眼见人间江河干涸、五谷不生,便忤旨偷降甘霖,被玉帝压在山下。民谣说:“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人们为报龙王救苍生之恩,就在二月二这天将黄澄澄的玉米爆炒开花,使龙王重返灵霄宝殿,俗语有“二月二,吃炒豆”的说法。

  而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洛阳人习惯用玉米面做生肖灯,按家庭成员属相,每人一盏属相灯,节日晚上共置一盘中点燃,俗传谁的灯燃亮的时间长,谁必长寿。有的做全部十二生肖灯,寓意在于消除病灾,使人丁兴旺。此外,人们还做代表十二个月的月灯,用于祈祷各月的农作物、水果和蔬菜获得丰收。

  玉米秆是优质饲料,冬天,野无青草,一般以铡碎的玉米秆拌以麸皮喂养羊、牛等。玉米棒外面的皮,称为玉米皮,是草编所用的重要原料,可编提包、凉席、草鞋、帽子和各种工艺品等。

  玉米的贮存,一般是将玉米棒挂在院子中晒干,然后脱粒归仓,或者是将玉米棒直接归仓贮存。因此,每到秋冬时节,院子中悬挂的玉米棒,都是山居人家一道独特的风景。

  运来玉米救饥荒

  1929年,豫西大旱,秋粮绝收。1930年年春,干旱持续,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当年8月底至9月初,豫西连降十天暴雨,伊洛河暴涨,洛水高出河堤5米,洛阳城16条街被淹,房屋坍塌无数,溺死500多人。宜阳、洛宁、伊川沿河村庄多数被淹,死人无数。

  不久,一直屯兵山海关外的军阀张学良宣布,东北军入关助蒋,随即占领北平(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战局急转直下。蒋军迅速占领洛阳,蒋介石任命刘镇华为豫西清乡督办,武庭麟任洛阳警备司令。

  到入冬时,洛阳局势已稳定,各县灾民食尽野果野菜后,开始云集洛阳,加上城市灾民,数量惊人。在洛阳名儒许鼎臣的倡议下,成立了豫西救灾会,会址在洛阳老集。许鼎臣任会长,杨思温为副会长,叶连三、万宝桢、尤士奇为委员,张钫、林东郊为名誉会长。

  豫西救灾会向军政当局、巨商富户、社会贤达发出募捐启事,呼吁他们慷慨义捐,拯救灾民。武庭麟首先捐款3000银元,刘镇华捐款6000银元,原大总统徐世昌接募捐信后,捐书画20幅,义卖后筹款近万银元。当时洛阳的富商们争相捐款捐粮,共捐粮100多万公斤。其中,仅大粮商杨学斌就捐小米、玉米10万公斤,是洛阳富商中捐粮最多的。

  许鼎臣到北平拜见原刑部主事、民国众议员李敏修。李敏修,卫辉人,与许鼎臣同在洛阳跟随名儒杨伯峰读过书。李敏修立即出面组建了河南旅平赈灾会,募到款后,购买玉米三列车运到洛阳。俩人又见张学良,向其平价购买玉米5万公斤。商丘县县长孙尧天接到许鼎臣亲笔信后,在该县筹捐玉米10大车,并亲自押送到洛阳。

  筹到粮食后,豫西救灾会设立舍饭场,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洛阳灾民重建坍塌的房屋、修路等。每天上午、下午各施一次饭,每个参加务工的灾民,可取小米汤或玉米糁汤一碗,玉米面窝窝头三个,并酌发工钱。对灾民中的产妇,每人每月分发小米、玉米面25公斤。对确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单独设一灶,供应面条、馒头等。

  同时,豫西救灾会动员灾民移民东北,用专列运送,给安置费和口粮、种子。各县移民东北的人数不等,以宜阳迁到东北的人最多。

  在豫西救灾会的努力下,洛阳渡过了这次饥荒,家园得到重建。次年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洛阳又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作者:郑贞富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牟筑城有传说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