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近了。
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虔诚祭祀的日子。
摆供,上香,放鞭炮;
磕头,许愿,烧“银子”;
祭神,祭祖,也祭鬼。
祭神求福、求寿、求平安;
祭祖追忆、思念、求保佑;
祭鬼送穷、驱灾、求辟邪。
仪式不同,目的一致,把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福寿安康的企盼,寄托于神神鬼鬼、祖先亡灵,虽然这仅仅是一种安慰,但有安慰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希望……
二十三祭灶官
洛阳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指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
祭神求福,咱就从腊月二十三说起。
灶神,俗称灶君、灶官、灶王爷。传说,上天命令灶神在人间监督凡人,随时记录其功过,如实汇报,老天爷会根据灶神的报告来评判人的善恶,增减人的寿命。故灶神又称司命灶君。
不得了,是死是活,是黑是白,全在这位老人家的一张嘴上。
祭祀,一定得好好祭祀!
放眼全国,祭灶日有固定在腊月二十三的,也有固定在腊月二十四的。
宋朝范成大有一首《祭灶词》,描写的就是祭灶的场景,很有意思:“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奉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耳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洛阳民间,祭灶日固定在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这天,吃过午饭,人们就开始烙发面火烧了。火烧分两种,一种小如碗口,一种大如盆口。
发面火烧烙好,祭灶就开始了。
祭祀灶王爷的供品一般有四样:
发面火烧,大火烧上面放小火烧,小火烧是干粮,大火烧既是干粮又是“篮子”,将干粮装在“篮子”里,方便灶王爷上天时提。
芝麻糖,俗称糖瓜,又酥、又甜、又黏,能粘住灶王爷的嘴,免得他上天说坏话。
柿饼,灶王爷吃了能甜到心里头,上天光说好话。
花米团,大米膨化后团成拳头大小的圆球状,能让灶王爷吃得眉开眼笑,能让他老人家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
这四样供品摆在厨房里灶王爷的牌位前,香烧上,“银子”点着,放鞭炮后,大人孩子依次跪在牌位前磕头。大人们嘴里念念有词:“老人家一路顺风,好话多说,赖话不提,回来时五谷杂粮给娃子们多捎点儿。”而后将旧灶王爷像撕下点燃,到除夕再将新买的灶王爷像贴上。
给灶王爷送行,洛阳的风俗是先放三个炮,再放一挂鞭。旧时穷人买不起鞭炮,一般只放三个炮,意思一下就行了。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