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秦半两:“征服者”的功与过(洛阳古代货币 4)
秦半两:“征服者”的功与过(洛阳古代货币 4)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0 11:44:1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秦半两的名字由来

  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秦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币制,其中“黄金以镒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可见,秦半两因重半两而得名,倒也通俗。它的前身,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圜钱。

  关于秦国圜钱,有一次重大改革,发生在公元前336年。当时秦惠文王“初行钱”,即第一次在秦国发行统一货币,同时禁止私人铸币,由国家垄断铸币权。洛阳的周天子闻讯,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改革“看上去很美”,落实得却不怎么样。比如战国末期,吕不韦在洛阳铸“文信”圜钱,就挑战了秦国铸币权的权威。

  吕不韦是个有长远眼光的生意人。他在邯郸时,结识了在赵国当人质的秦公子异人,认为奇货可居,花重金进行投资。在吕不韦的多方活动下,异人得以回国,并于公元前250年当上国君,就是秦庄襄王。吕不韦在此事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被拜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1955年,考古人员在洛阳发现了石质的“文信”钱范,可见吕不韦铸钱一事确凿。“长安”“两甾”等圜钱的存在,也证明当时的秦国货币并不统一。

  秦始皇选择秦国圜钱中的半两钱,作为全国流通的货币,并把“半两”二字铸于钱上,要求“重如其文”。然而,秦半两虽名“半两”,其重量在后来却很难保证。

  “货币战争”与秦朝灭亡

  秦始皇选择半两钱,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按阴阳五行的说法,秦是水德,水色黑,终数6。因此,秦国服饰皆尚黑,并视6为吉祥数字。旧制一两等于24铢,半两为12铢(重约7.8克),是6的倍数,所以半两钱深得秦始皇的青睐。

  就这样,在战国末期的“货币战争”中,秦半两追随它的主人,成了各类圜钱中的“征服者”。

  好景不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统一天下11年后,病死在东巡途中。继位的秦二世胡亥“复行钱”,货币乱了,国家也乱了。

  胡亥是秦始皇的幼子,没啥野心,只爱享乐,对老师赵高言听计从。在赵高的教唆下,他杀死了20多个兄弟姐妹。这次“复行钱”,即重新发行货币,应该也是赵高的主意。

  不过,这次发行的秦半两,比秦始皇在世时的货币质量差太多了。

  原来的秦半两数量虽少,供应不足,但胜在货真价实。刘邦对此曾深有体会。他在去咸阳服徭役时,县吏们为他送行,一般都送三枚钱,只有萧何送了五枚,这已是重礼了。

  胡亥当政时,国库空虚,铜不足,已造不出“重如其文”的秦半两,只得改铸轻钱,并强行在国家推行。“复行钱”的秦半两制作粗劣,减重变质,有的甚至不足两克。这种变相搜刮民间财富的做法,引发了国家的经济动荡。加上秦朝推行的严刑峻法和各种暴政,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

  公元前207年9月,赵高眼看天下大乱,担心胡亥怪罪自己,遂派人逼杀24岁的胡亥,另立子婴为秦王。子婴在位46天,先诛杀赵高,后投降率兵入关的刘邦,秦朝灭亡。

  秦朝从建立到灭亡,仅短短15年,作为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秦半两见证了一个王朝由盛到衰的过程。

  有人认为,胡亥“复行钱”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然而,作为货币,秦半两的是非功过,只能任人评说。

(作者:张广英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画圣吴道子
下一篇: 顾影自怜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