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洛阳语言的“工业语言岛现象”
洛阳语言的“工业语言岛现象”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1 15:47:4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什么是洛阳语言的“工业语言岛现象”?该现象的存在,对研究我市语言文化状态有何意义?对于这些问题,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州科技学院人文教研室主任杨晋毅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分析和归纳。本报记者近日就此专访了杨晋毅先生,对洛阳语言的“工业语言岛现象”进行分 析。

  别具特色的“工业语言岛”

  所谓“工业语言岛”,是指一个工业城区或工业居民区的语言状态,与周围其他地区的语言状态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就像“岛屿”一样浮现在周边地区的语言状态之中。而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工业语言岛现象”。

  杨晋毅介绍,洛阳语言的“涧西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工业语言岛现象”。“涧西现象”的形成,有着十分有趣的、深刻的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而且,除“涧 西现象”外,我市还存在着其他一些别具特色的“工业语言岛现象”。分析其发展趋势,也可以引出许多经济、社会、文化话题。

  ■“洛玻现象”

  洛阳玻璃厂(以下简称洛玻)位于西工区,始建于1956年,1964年建成投产,是我国最大的浮法玻璃生产厂。该厂与第一拖拉机厂相似,建厂初期由大批文 化程度较高的外省人形成了它的初始状态,这些外省人基本上均使用普通话作为主要的交流工具,洛玻的普通话状态浮现在西工区河南方言之中。“这也是我市单独 一个厂出现的普通话状态。”杨晋毅说。

  ■“纱厂现象”

  洛阳棉纺织厂(以下简称纱厂)也地处西工区,筹建于1956年,1963年正式投产。根据该厂厂志记载,该厂建厂初期(1958年)是从郑州五个纱厂调入老工人523名,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文盲。

  “虽然纱厂与洛玻一西一东,但职工的文化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杨晋毅说,这决定了纱厂职工的后代没有选择普通话作为主要交流工具,而是与第一代人一样使用带有明显郑州、开封等地口音的“纱厂话”,从而形成特殊的“纱厂现象”。

  ■“机车工厂现象”

  洛阳机车工厂(以下简称机车工厂)并非在洛阳始建,是1970年前后因备战等原因从东北整体搬迁到洛阳的。搬入洛阳之前,该厂在东北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搬入洛阳之后,虽处于洛阳方言的汪洋大海之中,但该厂的子弟保持了自己的东北话状态,甚至同化了进入本厂尤其是进入本厂子弟学校的河南人子弟,形成了引人注 目的“东北方言岛”。

  ■“水泥厂现象”

  洛阳水泥制品厂(以下简称水泥厂)是1954年从上海迁入洛阳市西工区的。与机车工厂不同的是,该厂的第二代人几乎全部采用洛阳方言作为自己的主要交际语言,而不是采用父辈的上海话,许多人甚至都不会说上海话。

  “工业语言岛”的不同成因

  杨晋毅表示,“工业语言岛”的形成,即各工厂职工到底采用哪种语言(普通话、洛阳话或家乡话)作为主要交流工具,并不决定于该厂总人口中外省人是否占优势,而决定于初始状态(即建设初期)外省人(主要是文化程度高的外省人)是否占优势。

  拿纱厂来说,“纱厂话”虽然也属河南方言,但与洛阳话的硬、直有较明显区别,卷舌音多,尾音长,相对较柔软动听。“纱厂话”,一方面是受郑州、开封话的影 响,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纱厂女工占绝大多数而产生的带有一定女性特征的语言现象,从而明显区别于周边地区的洛阳方言。杨晋毅说,“纱厂现象”的特殊意义在 于,它证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技术工人比例较小而难以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内地建设的此类企业(特别是纱厂)大多维持了当地方言状态。同时,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是轻工企业尤其是轻纺企业,女工常常占绝大多数,因此“纱厂话”有女性化的弱、柔现象出现。

  再拿机车工厂来说,该厂职工之所以坚持用东北话作为主要交流工具,较显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东北人来自经济较发达的东北地区,相对于洛阳人来说有一种自豪感,把保持东北口音与自己的身份意识联系在一起;二是东北口音与普通话相对较接近,对语言交际没有多大妨碍,容易保持下来。“‘机车工厂现象’说明, 当一个工厂整体搬迁到另一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这个工厂的第二代、第三代人很可能不使用当地方言或普通话,而保持自己原有的语言状态。” 杨晋毅说。

  至于水泥厂第二代人几乎全部采用洛阳方言作为自己的主要交际语言,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水泥厂规模过小,迁入职工只有几百人;二是上海方言与普通话差异太大,当地人难以听懂,交际困难;三是水泥厂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较低,易很快被当地人渗透并同化,因而未能形成自己的“工业语言岛”。

  “‘工业语言岛现象’正是洛阳语言文化状态的一个缩影。”杨晋毅说,当工业区建在一个古老城市的附近,两者之间有相当的距离(或中间有一个较大的隔离区)时,即出现普通话区、混合区、方言区三大城区并立的“洛阳现象”。而“洛阳现象”和“工业语言岛现象”的存在,对我们认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语言选择和语 言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形成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工业区?它们的语言状态分别如何?请看下回报道。

(作者:姜春晖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古弼巧妙避死罪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