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都村位于新安县仓头镇,现属仓头镇孙都社区。村里有建于明代的黑子楼,历经沧桑,依然“风雨不动”。相传孙都村为朝廷建都候选之地,村西的安岭山上有一棵“鸡柏树”,枝繁叶茂,像一只雄鸡傲然屹立。
1 传为建都候选地
到孙都村采访,我发现关于这个村子的传说比较多。
孙都村紧挨仓头镇政府,历史悠久。对于村名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孙都村所在地曾为朝廷建都候选之地,因此得名“孙都”。
新安县另有一个以“都”命名的村子,即铁门镇韩都村。不过韩都村的名字来历不同,与隋代名将韩擒虎有关。
韩擒虎,洛阳新安人,生于公元538年,被封为上柱国大将军。在灭陈战役中,他率领500名精兵直捣金陵,生擒陈后主。公元592年,韩擒虎去世,被葬在新安县铁门镇。
据《隋书·韩擒虎传》记载,韩擒虎临终前,邻居的母亲看见韩府仪卫甚多,就问他们在干什么,其中一个人说:“我来迎王。”说完便不见了。还有重病之人跑到韩府说要见韩王,别人问见什么王,此人答:“阎罗王。”韩擒虎的子侄要殴打这个人,韩擒虎却制止了他们,说:“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几天后,韩擒虎便去世了。
根据中国古代“无王不都”的观念,“阎罗王”韩擒虎的家乡从唐初即以“韩都”为名。与韩都村相比,孙都村得名的年代并不确切,然而,位于邙岭上的孙都村,西临安岭山,东临金牛山,南依凤凰岭,三面环山,藏风聚气,人杰地灵。
2 “活财神”王黑子
在孙都村的历史上,最有名的“村民”是王黑子,他的出名缘于一座黑子楼。
黑子楼在孙都村显得很低调,猛一看不过是一堵墙和一个门洞,门洞仅可容一辆小汽车通过。
可是,穿过门洞,转身再看黑子楼,却一下子感到它的高大,一座饱经沧桑的楼雄立一方,令人震撼。
看一组关于黑子楼的数据吧——
黑子楼位于今孙都小学南侧,楼基大致呈正方形,长22.5米,宽21.5米,高约30米,面积约484平方米。基部全是1米多长的大条石,约8米高处以青砖堆砌。墙厚约1米,以石灰、糯米汤浇灌衔接,中填黄土。据当地村民说,楼基内的黄土跟当地的土质完全不同,传说是从陕县一个叫次中(音,记者注)的地方运回来的。
王黑子的故事,孙都村很多村民都能讲一些。据传,王黑子因长得黑而得名,其大名叫王应成,祖孙三代经营丝绸生意,富可敌国。
王黑子生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他出生时,其家族正处于鼎盛时期。据孙都村《王氏宗谱》记载,王应成因向朝廷捐巨资而被万历皇帝封为保国财主,授光禄寺署正。
王黑子主要经营丝绸,在汉口开办有大型纺织厂。为保障蚕丝来源,他还在鲁山、宝丰一带广置田地,指导当地百姓大规模植桑养蚕。
王黑子善良、乐于助人,遇到生活困难的乡邻,他会慷慨扶持,善行遍布山西、湖北、河南等地,孙都村至今有王黑子是“活财神”之说。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