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魏太后的文艺范儿告白—胡太后的疯狂一生(上)
北魏太后的文艺范儿告白—胡太后的疯狂一生(上)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2/31 16:11:1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阳春二三月,

  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

  杨花飘零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

  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

  愿衔杨花入窠里。

  ——《杨白花》

  1 北朝文学中的另类之作

  胡太后在史书中没有留下真正的名字,只有胡充华、胡承华、灵太后、胡太后这样几个称谓。确切的史书记载,她是北魏孝文帝的儿媳妇,宣武帝元恪的妃子,生下 孝明帝元诩;元诩当上皇帝后,尊高皇后为皇太后,胡承华为皇太妃;不久胡承华逼皇太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尊自己为皇太后,史书上多称之为胡太后。

  之所以被隐去姓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大概是郭老夫子有意为之,毕竟,在那个时代,无话语权的女子也很少有其他权利;二是北魏以降对这位胡太后的评价也是贬多褒少,更有人将北魏的灭亡归罪于她。

  但不讲其他,只看此诗,许多文学专家认为,这是一首北朝文学中不可多得的另类之作。众所周知,北朝文学多剽悍豪迈之风,最典型的莫过于《木兰辞》,而胡太后循着南朝文学重情绮靡的路数写出的《杨白花》,着实令人惊异、叹服,可看出她的文学造诣相当高。

  2 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

  该诗开篇下笔简朴。阳春时节,正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离人哀愁幽怨潜滋暗长之际。眼见那青青草生长,杨柳竞绽花,怎禁得思妇离人愁怨心头起呢。愁怨之 中,却又见“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零落南家”。“闺闼”即闺中小门,亦指太后寝宫,那风和着春的气息、花之味道夜入太后寝宫。而那令人思念的杨花(杨白 花)却飞过宫殿而落入了南家(南朝的梁国)。是惋惜?或是后悔抑或是自责吧!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那人已远去,不复再见,当然也不愿再见,但情思正浓的太后不舍那份思念。“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斯人已去,一切已成往事。可是,真的成为往事了吗?对于胡太后来说,绝不!

  不甘又如何?胡太后是绵里藏针,针尖儿直抵那远去之人的心脏最柔软处:祝愿那秋去的燕子春天还家,与俺共衔杨花入窠里,这一招高妙至极,也可以说是她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是一个特殊的中国女权主义者文艺范儿的告白。

  更有趣的是,写好此诗后,胡太后让宫中宫女比赛舞唱《杨白花》,每天反复排练,谁唱得好舞得好,赐金放回家。

  3 乐府母题为世人沿袭

  杨白花是何人?值得胡太后如此思念?《梁书·列传第三十三》记载:杨华,武都仇池人也。父大眼,为魏名将。华少有勇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来降。

  其实,这一段爱情是不被世人所认可的,而且可能是你情我不愿的事情,因为胡太后虽然逼幸了杨白花,但这位杨大将军不想总当太后的面首,他也知道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一旦出问题自己免不了被清算,于是率部投降南梁而去。

  不过这并不影响这首乐府诗的文学成就。作为乐府“杂曲歌辞”之一种体式,经考据,就像“菩萨蛮”始于李太白之手一样,“杨白花”就始于胡太后之手,后来为世人沿袭为乐府母题,吟咏不息。唐人柳宗元,明人唐皋、高启等都有以杨白花为题的乐府体诗作传世。

  能作出这样一首诗的胡太后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请看下一期的《胡太后的疯狂一生》。

(作者:朱宏卿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后仓关帝庙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