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虽晚霞更红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17 9:03:2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首扣人心弦的歌曲,唤起无数人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温暖他人和为社会无私奉献的激情。杞县关工委特聘讲师王冠森是一位退休教师。17年来,他退而不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行程10万多公里,走进1000多所中小学,为30多万名中小学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和文化知识教育,足迹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79岁高龄的老人这样做,并不收分文报酬。他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人间大爱,坚持走一条义务从事校外辅导的“长征”路,书写人生华章。
一
1998年,王冠森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他从教40多年的讲台。牵挂他的儿女在县城里为王冠森准备好了安度晚年的寓所,可他心里想着学校,对学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后来,杞县关工委邀请王冠森参加讲师团,做一名校外辅导员。王冠森欣然接受,觉得自己能回到校园、学生中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从此,王冠森骑着自行车往返各中小学进行义务讲课、作报告。这一讲,成了他退休17年来的全部生活。
为了给学生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王冠森四处搜集和整理爱国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写成了上万字的辅导材料。王冠森说:“想要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信仰,就要看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从爱国诗人陆游、辛弃疾,抗金名将岳飞,讲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以身殉国的邓世昌;从彭雪枫、左权、杨靖宇、赵一曼、马本斋,讲到钱学森、任长霞、杨善洲等,王冠森说:“这些爱国英雄人物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一座座闪亮的灯塔,照亮和指引着孩子们前进的航程。”
2001年6月,山东省东明县西门子小学邀请王冠森去作报告。王冠森骑自行车赶了100多公里路,为该校1000多名师生作了《弘扬烈士精神做“四有”新人》、《社会主义荣辱观》等4场报告,引起了师生强烈的反响。紧接着,东明县城关、张集、陈寨3个乡镇的20多所中小学争相请他去作报告。为此,王冠森在东明县一个多月。等到王冠森要回开封时,东明县各学校的领导要给他路费,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虽然退休了,但是国家每个月都给我发工资,我还要什么路费?你们还是把钱用到学生身上吧。”一名校长在王冠森的留言本上写道:
一张严口忌烟酒,一双洁手拒报酬。
一门心思育栋梁,一颗赤心报九洲。
像这样赞扬王冠森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诗篇有百余首。据不完全统计,王冠森先后为中小学生讲课、作报告1000多场(次),他从不收一分钱报酬,从没吃过学校一顿饭。
二
万事国为重,百善孝为先。习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王冠森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入学校,为师生作德育报告。为了使自己的报告生动、有说服力,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王冠森搜集整理了许多孝老敬老的故事,把它们编成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很受中小学学生的欢迎。
母爱是伟大的。只有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母爱,才能激起孩子们的孝心。在一次演讲中,他举了一个感人的例子。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刚出生8个月的孩子被埋在废墟中,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母亲的身体却不能动弹。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伟大的母亲竟然咬破自己的中指和食指放在孩子嘴里。待救援人员救出母子二人时,孩子口里含着母亲带血的手指,孩子活了下来,而这位母亲却失去了生命。
讲台上,王冠森泪水模糊,台下师生热泪盈眶。一名叫王伟涛的学生说:“以前,我不听父母的话,上课不学习,把时间都浪费了。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我真的很后悔。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改掉不好的习惯,回报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王冠森的德育报告,在师生和家长中间产生了强烈共鸣。官刘寨小学刘霞同学的爸爸给王冠森打电话说:“我家孩子听了您的报告,突然间变得懂事了,学习非常努力,今年考上了县直中学,我从内心里感激您。”
三
平时,王冠森不辞辛苦,乐于为学生奉献。由于他从事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他编写了一些写作材料用来培养小记者、小作者,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拿起笔来,让他们从怕写作文到爱上了写作文。
杞县五里河三中宋莹莹在王冠森的悉心辅导下,已在报刊上发表5篇文章。张宁同学的文章《母爱》获奖。他先后培养了300多名小记者、小作者,这些同学已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在王冠森的辅导下,该县小记者、小作者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王冠森深入杞县一些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家中进行采访调查,把这些学生刻苦学习的事迹编写成教材。杞县教育局为这本书起名《梅花香自苦寒来》,并进行出版和发行。另外,王冠森还编写了一本《中小学生怎样写好作文》。为了感谢他的无私奉献,杞县县委为他出版了《伏枥集》一书。
去北京演讲时,王冠森依然骑着他的自行车去的。沿途中,他也没忘了给学生作报告。山东省东明县马军营中学校长刘胜军这样给王冠森题词:
涉千山万水,育桃李天下。
呕心沥血,流芳百世。
河北省官陶县柴店小学校长耿汝锋则称赞王冠森是“一个真正的语者,一个真正活着的人”。王冠森历经9天,如愿以偿地来到北京。他登上天安门城楼,瞻仰毛主席纪念堂、游了故宫。他说:“我这辈子值了,因为我来过北京了。”
2008年6月13日,当王冠森骑车走到开封县土山岗二郎庙村时已经天黑,既累又渴的他只好到该村的一所小学借宿。在办公室里,他用6把椅子拼在一起睡在上面。谁知,他睡到半夜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加上屋内蚊虫叮咬,弄得他怎么也睡不着了。王冠森坐等天亮,当晚有感而发写下:
夜宿学校身孤单,风雨雷鸣难入眠。
退休不愿享清闲,关心下代多贡献。
有一次,杞县官庄乡代寨学校请他去作报告。早晨,他开门一看,大雪纷飞,到处银装素裹。县城离官庄乡30多公里路,怎么去?王冠森想,决不能让师生们失望,下着雪他也要去学校。他饭也没吃,骑上车就出发了。当他来到学校时,身上落满了雪,像一个雪人。见此情景,学校师生都被王冠森的精神深深打动。他忍着寒冷和饥饿,给全校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演讲。该校校长张付安要请他吃饭。他说,把钱用在学生身上吧。由此,张付安为他留言道:
骑车中原四季行,冬生暖气夏生风。
风雪雷雨挡不住,情注下代桃李红。
王冠森经常和学生 一起,他对那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是他关心和帮助的对象。
2003年,杞县苏木乡陶屯村一名学生考进圉镇镇高中,该学生的父亲残疾,母亲生病,该生为交不起学费暗暗垂泪。王冠森得知情况后,连续3次骑车到该校找领导反映该生家庭情况。校长被王冠森执着的精神打动,免费让该生入了学。后来,这名学生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为母校争了光,也没枉费王冠森的一片苦心。
苏木乡许店村许钢枪是2006年开封市高考文科状元。因家庭贫困,接到录取通知书的许钢枪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得知该情况后,王冠森一边带头捐款,一边骑车四处奔走,动员大家为这位贫困学子捐款。杞县各界纷纷伸出爱的双手,让这名文科状元圆了他的大学梦。
后来,王冠森先后拿出1万多元,资助贫困生近百名,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学生中,有很多考上了大学,令王冠森十分欣慰。王冠森年年被县里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开封市委、省委组织部、省老干部局评为“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工作者”。2014年,他被省工委评为“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17年来,王冠森骑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挎着沉甸甸的报告资料,不知疲倦地到各校为学生义务辅导作报告。他总是一路走,一路唱,他的声音留在了校园,留在了他身后广阔无边的田野:
十年退休耕耘忙,
骑车奔波万里长。
千所学校作报告,
万名学生听我讲。
呕心沥血育桃李,
校园花开更芬芳。
生命虽作倒计时,
夕阳无限更辉煌。
(作者:焦克贤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