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的郭惠敏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17 9:07:0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郭惠敏是顺河回族区培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当初,她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郭惠敏就把自己的一生与教育事业联系在了一起,把自己的一生和她的学生融合在了一起。
1992年,由于工作的需要,郭惠敏由一名普校教师转为特教教师。多年来,她一直坚守在特殊教育工作岗位上,深深体会到特教工作的酸甜苦辣。特教工作的教育对象是一些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为了教育好这群特殊的孩子,特教老师要付出很多。
有人说,特教老师是特殊儿童思想品德的塑造者,是残疾儿童生活信心的树立者,是给特殊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是残疾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每当郭惠敏看到同学们渴求爱的目光时,她就感知到这些孩子们需要她的爱。这项工作,你不干、他不干,谁来干呢?老师的爱是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当他们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时,心也会被温暖。
平时,学生们的扣子掉了,郭惠敏给缝上;学生病了,她就亲自去探望。在一次特奥会前夕,她班里有几位学生被选到省里参加比赛。临行前,郭惠敏发现一名学生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有,就利用午休时间,为他买来内衣、外套和毛衣。出发的时候,孩子的父亲来到学校,眼含热泪给郭惠敏深深鞠了一躬。这名学生激动地扑到郭惠敏的怀里。在特奥会上,这名学生不负众望,取得了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
郭惠敏曾经教过一个患严重秽语症的学生,这个孩子整天喋喋不休。有一天,当她走进教室时,发现学生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原来黑板上写满了谩骂老师的语言。她开始有些生气,但是转念一想,他这么做也不是故意的,于是压住了心中的火气,用冷处理的方法解决了问题。郭惠敏走到黑板前面,指着黑板上的字说:“这位同学的字体工整,比以前大有进步,只是内容有些不合适,下次写点好的内容吧。”然后,她擦掉黑板上的字,若无其事地开始正常上课。第二天,她单独和这位同学谈话,鼓励他多练字,多说多写有用的话,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多和老师交流,老师可以帮他解决。从此,这位同学更加乐意接近郭惠敏,有什么事情就会第一时间告诉她,郭惠敏也会想尽办法帮他解决。这位同学的表现一天比一天好,他的秽语症也有所改变。家长发现孩子的变化后,非常感动,专门给写了感谢信,并拨打电台热线感谢郭惠敏的付出。2012年,这位同学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郭惠敏任教的班级买了许多玩具和礼物,回报郭惠敏和学校。
郭惠敏已经50多岁了。虽然面临退休,但是她工作依然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她总是认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学生的事是大事,自己的事是小事。前年,她父亲生病住院,为了既不耽误工作,又不影响自己尽孝心,她白天上班,晚上看护父亲。由于过度劳累,她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学校领导和同事劝她休息几天,她摇了摇头说:“我能坚持。”一天上午,她正在上班,突然传来父亲病逝的消息,只见她双手颤抖,嘴里不断说着:“父亲,我对不起你,我是个不孝女。”经过她的努力,她所带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增强了班集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优秀中队的称号。
在工作中,郭惠敏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由于经验丰富,她承担了学校帮带青年教师的任务。她和青年教师一起备课、听课,研究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她经常牺牲中午休息时间辅导青年教师,她所辅导的青年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比赛中曾多次获得最高奖项。她曾获省市优质课奖,多次被评为区优秀辅导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撰写的论文曾刊登在报刊上。
30多年以来,郭惠敏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耕耘,收获着培养学生的快乐。她凭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关心爱护着每一名学生,付出全部的爱,为学生撑起一片梦想的天空。她心血做雨,滋润学生,让学生在幸福的百花园里健康成长。
(作者:戚丽燕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