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抗战时期的开封救亡文艺(下)
抗战时期的开封救亡文艺(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0/2 10:59:2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古城学子:爱国演出 如火如荼

        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封大中小学校园里宣传抗日、抵制日货的文艺活动就渐渐开始了。河南大学成立抗日救国会,出版抗日救国宣传刊物《河大抗日救国旬刊》,反日救国编委会出版周刊《抗日血钟》,学生宣传团出版周刊《救国先锋》等。“一二·九”运动后,开封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反对日本侵略的文艺活动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到“七七事变”后,正如姚雪垠后来回忆的那样:“开封的抗日救亡空气沸腾了,被压在地下的力量爆发了。到处出墙报,到处是救亡宣传,唱救亡歌曲,演救亡话剧以及各种活动……开封本地,不但青年们(主要是学生)如火如荼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连文化、教育界的中年人和年纪更大一点的人也投身于这一伟大运动或者表示同情和支持。”

        1937年9月,河南大学学生王锡璋、马可,北仓女中学生曾克等组织成立大众剧团和怒吼歌咏队,演出救亡话剧和抗日歌曲。王锡璋在河大已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曾克,这个“从孩子的有梦的年代,我的理想就在小小的受难的心灵上滋生了”的青年学生,曾参加开封学生响应北平“一二·九”运动的卧轨请愿和河南学生救亡演剧队。马可,这位在河大读书的学生,卢沟桥的炮声使他立即中断在家乡徐州的暑假来到学校,与进步学生发起组织了怒吼歌咏队。他编选和教唱抗日歌曲,并以火一般的热情,创作了《保卫我们的平津》《抗日五更调》《好铁要打刀》等歌曲,并带领队员走上街头、车站,用歌声去宣传抗日救亡,鼓舞人们为民族生存而奋斗。《好铁要打刀》的歌词是:“好铁要打刀,好男上前哨。打好大刀亮晶晶,鬼子见了心胆惊;上了前线杀敌人,冲锋陷阵有名声。”

        1937年8月成立的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曾组织10多个救亡演剧队分赴全国各地演出,动员群众实行全民抗战。这年9月,救亡演剧二队的冼星海来到开封,在河南大学大礼堂、人民会场以及古城大街小巷等处多次进行公演,剧作有《放下你的鞭子》《保卫卢沟桥》《逃难到开封》《到前线去》《“九一八”以来》等;《打回老家去》《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救国军歌》等歌曲,则像一支支号角,感染、动员着开封的学子和民众,一时间,古城开封到处响起了抗日救亡的歌声。在这次声势浩大的演出中,马可成为冼星海开展歌咏活动的得力助手,大众剧团也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导。在演剧队的大力推动下,开封迅速掀起了开封抗日救亡的热潮,成为宣传抗战、推动救亡的战场。直到1938年6月沦陷前,开封一直是中原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对此,冼星海曾在《致开封救亡歌咏队函》中这样说:“开封救亡歌咏的运动从你们展开了,从你们的歌声里,给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一个警告,给战士们一个伟大的慰藉。希望你们的队伍成长下去,领导着全省并且影响着全国和世界一切被压迫的弱小民族。”马可也在当年9月30日的日记中这样记述:“现在是抗日高于一切的时候,不是艺术高于一切的时候,所以我们敢用歌咏做我们的工具,以期达到抗战的效果。”

        上海抗敌演剧二队离开开封后,开封学联号召各校组织开封学生农村救亡服务团,周末到街头、郊区,用街头剧、歌咏会、漫画展、演说等形式宣传抗日。河大是一支活跃的力量,马可成为歌咏队的著名指挥。这年12月,大众剧团改名为河南抗战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以马可、胡德龙、郑载兴等河大学生为骨干,赴伏牛山区进行抗日演出。

        1937年11月,由冯纪新任书记和团长,范文澜、嵇文甫任教员的河南战时教育工作促进团,南下宣传抗日。在信阳等地,他们演出《义勇军进行曲》《抗战歌》《游击队之歌》《救亡三部曲》《放下你的鞭子》等。1938年迁至豫西山区的河南大学,在镇平组织剧团到乡村演出;在嵩县,师生们组织歌咏队上街演出;在荆紫关,师生们在课余时间演出进步剧目,抗日救亡的呐喊响彻豫西南。开封高中、开封女师、开封女中、北仓女中、开封师范也都相继成立了宣传救亡团体。由开封师范、开封高中、北仓女中、静宜女中等学校组成的话剧团,辗转全省20多个县镇进行话剧演出。古城开封,河南多地,到处是不当亡国奴的呼声!

        1937年12月,开封师范、开封高中、两河中学等校的学生李竣恩、郑秉乾、王尚武等人,找到北仓女中教师林亮,酝酿成立光明话剧团,深入到农村开展救亡运动。成立后的剧团,由河大学生杜达任党支部书记,林亮为团长,成员由开封师范、开封高中、两河中学、北仓女中等在校学生、教师组成。经过一段排练后,即赴陈留、杞县、睢县、太康、西华、淮阳、沈丘、汝南、项城、遂平等地演出,有500多场。在杞县的演出被安排在最好的剧院,掌声经久不息;露天的演出,数九寒天无人离场。

        孩子剧团:

        稚嫩歌声 救亡强音

        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组织起来的孩子也是爱国御侮的重要力量。1938年3月8日,在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段的大陆电影院内,河南省会各界抗日救亡文艺汇演大会隆重举行。在这次汇演中,一群孩子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听众,一个由这群孩子组成的剧团也在这里正式宣告成立,并获得了省政府的批准。它就是开封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作为一种进行抗日宣传的儿童团体组织,诞生于“七七事变”后的上海,此后足迹遍及全国多地。开封孩子剧团的组织者,是著名的女革命家、共产党人危拱之。危拱之,信阳人,1924年来到开封求学,入私立河南第一女子中学读书,当时学校的进步思想给了她后来投身革命以很大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危拱之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到延安后,党中央组织成立抗日人民剧社,危拱之任社长兼导演。1938年年初被党组织派往河南,担任省委秘书长。来到河南,她先后在开封《风雨》周刊、洛阳《行都日报》上发表《动员河南的妇女保卫家乡》《保卫大河南的妇女运动》等文章,号召河南的妇女参加到抗日救亡中来。她大声疾呼:“全省的女同胞,以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气质,拿出与国家共存亡的决心!抱着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精神,挺身上前,参加抗战。”

        1938年2月,危拱之风尘仆仆地回到青年时代求学的开封,她化名魏晨,以开封铁路工人子弟学校扶轮小学为据点,以扶轮小学教员作身份,创办了感动开封及其他许多地方的孩子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剧团的成员由这所小学的孩子组成,平均年龄十二三岁。

        剧团的活动以歌咏为主。危拱之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后,所教唱的歌曲都是抗日救亡的新歌,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打杀汉奸》《枪口对外》《松花江上》《打回老家去》等。她带着剧团,来到古城街头、郊区农村、铁路机车段,向工农群众演唱。一时间,古城响起了稚嫩而嘹亮的救亡歌声。在繁塔附近的一家伤病医院的演出,孩子们演唱的第一支歌《慰问伤兵歌》感动得伤员们热泪盈眶:“帝国主义如此嚣张,他们是这样疯狂。自从占据了我们的北方,又进攻到我们的长江……我们拼着最后的一滴血,守护着我们的家乡。”参加的一次大规模公演,演出剧作《流浪儿》《放下你的鞭子》《海陆空总动员》等。《流浪儿》是一部反映东北沦陷后一个孩子的父母被日军抓去,自己只好沿街乞讨、流浪的故事,而《放下你的鞭子》则是当时最流行的剧目。

        1938年3月在大陆电影院的这次演出更是轰动了古城,时任第一战区司令兼河南省主席的程潜也解囊捐助剧团,我党在汉口的《新华日报》也发表专讯,祝贺这支小战斗队的诞生。此后,孩子剧团在人民会场、河南大学礼堂、南关新华大舞台以及后来沿陇海铁路西行,在郑州、偃师、洛阳,沿京汉铁路南下,在许昌、信阳、确山、南阳、镇平、内乡、淅川、南召、社旗、叶县,一处处、一场场的演出,唱出的都是那个时代的救国强音,感动了无数的河南民众。在郑州陇海大礼堂演出后,当地报纸这样报道:“孩子们的演出生动可爱,无半点矫揉造作,深深打动民众的心。”在洛阳参加保卫大河南宣传演出后,剧团获得了洛阳抗敌后援会代表洛阳各界赠与的“孩子抗敌先锋队”锦旗。台儿庄战役大捷后,他们又返回开封参加庆祝大捷的演出。他们随国民革命军五十九军南下,一路演唱宣传,不畏劳苦,爱国将领、五十九军军长张自忠亲自手书“醒我国魂”锦旗以表赞誉。在叶县慰问第二集团军的演出,感动得官兵热泪盈眶。在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他们受到我党领导人朱理治、彭雪枫等的亲切接见和鼓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这一支诞生在开封的孩子剧团,《河南民国日报》连续发表了通讯《开封孩子剧团访问记》进行报道,《风雨》周刊高度赞誉孩子剧团说:“孩子们救亡的最高热情换得的成绩,正表现着中华民族孩子的伟大。”4月30日的《新华日报》也报道:“愿在这伟大时代里,使孩子们肩负起抗日救亡的使命,使每个中国孩子都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先驱。”

        伟大的抗战精神,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那个年代开封的文艺工作者们为民族解放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揭露日军暴行,唤起民族觉醒,促进军民团结,锤炼抗战意志,增强必胜信念,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邓高峰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豫西战俘营
下一篇: 兔儿爷与歇后语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