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南宋四大画家之一马远:笔法雄奇简练画作独辟蹊径
南宋四大画家之一马远:笔法雄奇简练画作独辟蹊径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28 10:15:5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自幼接受绘画熏陶的马远,画法受其家学影响较大,后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马远的 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 色。在用笔上,他擅用勾线,画山石喜用笔直扫,水墨俱下,淋漓畅快,且棱角分明。马远独创的勾线画法,对南宋后期院画有很大的影响。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 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

    后世的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 峭蜂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底,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如现存的 《寒江独钓图》,是马远构图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除四周寥寥几笔微波外,全为空白,有力衬托出江天空旷,寒意萧条的气象。 江、河、 湖、海真实生动地绘入纸上,实为世间之珍品。

    看马远的《踏歌图》,它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 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 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宋宁宗把王安石的一首诗欣然抄录在画面上方:宿雨清矶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这首诗点明了画的主题,也是宋朝皇帝对太平盛世的企盼。

    马远不但在山水、花鸟画上开创新风,而且在人物画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马远的人 物画创造力极强,他突破前人窠臼,敢于大胆剪裁,删繁就简,运用人物身段、动态来刻画人物的形神,达到了简洁生动的艺术效果。他多用凝重的秃笔来描绘人物 面貌,画衣纹则用画树枝的笔法,微带颤动断续,风格朴雅,和以前流行的流利秀美之作有所不同。

    在他的人物画代表作之一《秋江渔隐图》中,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 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老渔翁的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极富有立体感,这在古 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他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波的轻盈、 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瑟瑟,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十分成功,丝毫没有造作之嫌。在宋代人 物画中,这幅《秋江渔隐图》的构思常被后世称道。

(作者:张苗苗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开封颂
下一篇: 春雨断桥忆西湖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