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晏几道:措辞婉妙 一时独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23 8:32:3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据专家考证,小晏仕途失意和他的性格、为人有关。晏几道的好哥们黄庭坚为他的词集《小山集》作序,在序文中称晏几道“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摹,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诸公虽称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小晏出身名门,天生傲物,与众不同,说话做事直来直去,没有什么顾忌,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在官场上逢迎周旋,心里没有城府,喜欢褒贬人物,根本不按照世俗的价值观行事,其文艺青年的脾性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多少。
虽然小晏很有才华,诗词文章写得好,但是没有读通官场厚黑学,所以一直到五六十岁了还是个基层干部。和黄庭坚交流时,他曾说:“吾盘跚勃公式,犹获罪于诸公,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盘跚勃公式”就是蹒跚的意思,引申为有所收敛、顾忌。小晏孤高自负、傲视权贵,自然得罪了不少人。即使是面对苏轼这种高人,小晏也不给面子。据陆友仁《砚北杂志》记载:“元公式中,叔原以长短句行,苏子瞻因鲁直(即黄庭坚)欲见之,则谢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要知道,在元公式年间,苏轼不仅是皇帝、太后面前的大红人,还是名满天下的文坛领袖,地位如日中天,是人人敬仰的大人物。苏轼欲见晏几道,晏几道却淡淡地说:“现在政事堂中的高官有一半是我们家的旧交,我都没有时间见。”言下之意是苏轼这样的新贵就不用见了。晏几道用这样一句话,就把苏轼打发走了。虽然碰了一鼻子灰,好在苏轼宽厚磊落,并没有在意。
黄庭坚对此很无语。他评价晏几道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意思是说:自己升不了官,也不靠父亲的老关系走走门路,这不是一个白痴吗?不随流俗,一门心思写些耍个性的文章,不合时宜,这不是一个文痴吗?虽然家底雄厚,却散财无数,把家都败光了,致家人生活窘迫,他却忙着搞文学创作,不好好理财,这不是痴呆吗?无论别人怎样骗他、辜负他,他都不记恨人家,还是一如既往地一片赤心待人,这不是一个人痴吗?
晏几道超绝人寰,遗世独立,任性地保持着自己文学青年的性情,他似乎只适合生活在风花雪月的诗词中。在落花的黄昏,把一盏酒,独对西风,顾影自怜,任凭日渐憔悴。抑或在多雨的深秋,茕茕独立,百无聊赖,推开那扇老窗,在望不尽的秋雨、听不尽的凄凉秋声中,感慨命运多舛、韶华易逝!
小晏是北宋词人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前期过着极尽奢华的日子,后来混得比较落魄,这种落差使得他不时地回忆前尘往事,哀叹繁华落尽。因此,他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他把那些心底的感叹,都化作优雅而缠绵悱恻的词句。晏几道的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均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通过生动感人的画面,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时的喜悦,情真意切,九曲回肠。《白雨斋词话》中称:“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两个层面发展到极致。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确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公式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专家在赏析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时说,这首词把当年诗酒歌舞的欢乐沉醉、别后魂梦交加的相思怀念以及今宵意外相逢犹恐是梦的惊喜、悲慨等种种感情汇集在小小的词中。上阕浓艳,造语工丽,尤其是“舞低”一联,极为人叹赏。“杨柳楼心月”为实景,“桃花扇底风”指歌扇舞动如风的虚景,虚实相对,对偶巧妙。更妙的是,词人写出了醉眼蒙胧之际的独特幻觉——月被“舞低”了,风被“歌尽”了,从而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当年歌舞癫狂极乐的情态。这是词人最难忘的一幕,采用的是“化实为虚”的艺术手法。下阕中句式回环,写一对有情人久别重逢,中间隔了多少魂牵梦萦。最后两句尤为人称道,化用的是杜甫诗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加入“剩把”“犹恐”等虚词后,化实质为空灵,更细腻传神,更婉丽动人,丝毫不比杜甫写得差。小晏寥寥几句,便让许多号称言情高手的人黯然失色。
[1][2]
(作者:张德卿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