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宋词 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
宋词 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27 8:44:0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宋代,这个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空前绝后的朝代,这个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时代,荫着盛唐气象之余晖,梦想着新的超越,在历经一次次的文化突围后,自信满怀、潇洒理性地吟唱,饱含着欣喜与怅惘,酝酿出了一块新的艺术瑰宝——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幼时读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并未感觉有多艳,只是有点伤感。现在,在初夏的夜晚,在古城墙一侧,在清明上河园,欣赏精彩绝伦的大型实景演出 《大宋·东京梦华》,只感觉那人动了起来,那词活了起来。一代国君李煜从遥远的江南来到宋都开封,娇妻小周后与皇帝赵光义的是是非非让他生厌,而他又别无 他法,只有信笔空发牢骚而已。据说这首表达了对故国之思的词,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透过夜空向北望,古城墙外就是孙李唐社区,当年,李煜和他的家眷随从就 被软禁在那里,而今,那里已成为温馨的社区。

        在《大宋·东京梦华》演出中,《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齐天乐》、《满江红》和《水调歌头》等宋词依次展现,辛弃疾、苏东坡、柳永、 周邦彦、岳飞等著名词人也和李煜一起向我们走来。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优美的宋词让人陶醉,配之以乐舞、灯火,演绎了一幕幕千年繁华、万世幽怨。

        如今,那些词人都已远去,步入历史,消失在尘埃中,而宋词仍在。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我们的品读北宋文化系列报道就从宋词开始,就从李煜开始。

        从唐诗到宋词

        不读唐诗宋词,焉知中文之美?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并称“双绝”。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唐朝尤盛,后人又谓之“诗唐”。词,又叫曲子词或者长短句,又叫诗余,发源于隋唐时期,成型于唐末五代时期。

        当此之时,众多文人雅士在花间旖旎、柳下问情的情状,再也不是一板一眼、生硬有余而温婉不足的诗歌体裁所能描摹了的,“长短句”这种文学载体由此发展起来,一时间流派纷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中的一句词流传了千余年,这恐怕是他当时所想不到的。五代词人所写的词虽不少,但值得一提的作品寥寥无几。唯有李煜的词,名篇佳句不仅如王冠上的珠宝一般光耀夺目、色彩绚丽,而且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当然,词开始诞生时,并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民间流传,或者作为文人墨客抒发自己情感的一部分,配上曲子在民间乐坊传唱。在敦煌考古中,就发现了 相当多的民间曲子词。到了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文人在民间曲子词的基础上,有意进行创作,才使词的创作成为文人专有。

        到了宋代,词的发展可谓遍地开花,传唱天下,逐渐形成了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李清照、秦观、姜夔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由此使宋词和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盛名的文学形式之一。

        说宋词,必须说开封。开封(北宋都城)是宋词走向顶峰的发源地。词的繁荣昌盛与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丽丽指出,人们之所以提到词便和宋代联系起来,主要是因为这种文体在宋代达到鼎盛,仅《全宋词》就辑两宋词人1300多家、 词作约两万首。无论是从作家的角度还是从作品主题、艺术风格等角度看,宋词都极为引人注目,以至于后代词人无不笼罩在它的光芒之下。

        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从唐代一直到明清,直至当下,词的创作并未间断,为什么在宋代达到了顶峰?究其原因,除了文体自身发展规律、统治阶级倡导、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外,以东京为代表的宋代都市格局的发展演变以及都市娱乐经济的高度发达,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宋朝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文化空前昌盛、政治相对开明、生活十分舒适的朝代。宋文化乃至宋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产生的。”开封市原正市长级干部、河南大学教授张家顺说。

        史学界公认,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富有的朝代。宋朝施行不抑商政策,工商业发达,国家富裕。当时,北宋都城东京人口逾百万,成为全国的政治、商业、 文化、交通中心,这里生活着众多官吏、文人学士、商人和从事娱乐业者。在这种经济社会环境下,文化中心从官场转到了民间、从庙堂转到了市井、从精英转到了 大众、从强调教化转到了追求娱乐、从纯文化转到了文化经济。这种转变为宋文化大发展创造了极大空间,造就了宋文化的空前繁荣和独特风貌。

        宋词的生存环境和肥沃土壤是宋代的都市生活。当时,东京是宋代典型的宜居、宜商城市。宋代城市打破了坊市分离的旧格局,取消了宵禁制度,成为不夜 城。作为宋词演绎的主要方式——演唱,由歌妓演唱的小令、慢曲、转踏、诸宫调等,成为当时娱乐业的一大品牌。此时,曾作为诗之附庸的长短句,已然成为独 立、华美,不容忽视地存在。

        情歌唱尽是宋词。宋词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种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宋词的 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不仅词作本身,即使是短短三字的词牌,也能让人心里生出别样情怀。如今,现存的词牌名称就有近 千个,这些名字本身就是最美妙的小令:清新活泼者,如斗百草、点樱桃、扑蝴蝶;情深意浓者,如蝶恋花、浣溪沙、醉花阴;风流缠绵者,如鬓云松、烛影摇红; 征意凄凉者,如轮台子、苏武慢、夜捣衣……真是繁花缭乱、迷人醉眼,信手拈来一两个,于星前月下低声吟唱,唇齿间便会留下那绵延千载的醇香。

        漫步在大宋御河河畔,看碧水繁花,听乐音袅袅,一个大红的灯柱上赫然书有嫩黄的“醉花阴”三字,给人遐想,让人沉醉。

        瑰宝是这样炼成的

        宋代是一个繁华似锦的年代。对于宋代开封的全貌,一幅《清明上河图》远不能尽显,而《东京梦华录》的写实性描述,则让我们对这座弥漫着文化气息的都市充满向往。

        宋代的开封是国际性大都市,也是国内文人雅士、巨儒名家的聚集地。在这里,柳永浅斟低唱,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周邦彦创制新曲,风光胜景、繁华富 庶、市井节令、民风民俗尽入词中。北宋168年间,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文人骚客内心深处的柔软屡屡被触动,他们吟诗作赋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透过 他们的词作,使我们看到了词人对于都城的心灵底色。

        北宋初期,随着宋王朝国力的渐渐强大,商品经济发展迅猛,文化事业步入兴盛,作为都城的东京,逐渐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和文化中心。东京的皇 都气派、富丽景象和奢华生活,令词人为之陶醉不已,进而将其融于笔端倾心歌咏。宋代初期,以极大热情描绘开封都城形象的词人是柳永。

        青年时期的柳永读书破万卷,满腹学问,填得一手好词,信心十足,准备进军科场。

        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东京。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帝居壮丽, 皇家熙盛,宝运当千。端门清昼,觚棱照日,双阙中天。太平时、朝野多欢。遍锦街香陌,钧天歌吹,阆苑神仙。”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东 京的盛世气象。

        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却名落孙山,愤懑之际,一曲《鹤冲天》喷涌而出。这首词给柳永带来了名声,也 带来了厄运。后来他终于被录取为进士,谁知名册文章呈上御案时,宋仁宗看见他的名字,颇有些生气,随手御笔批下:“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上的轻轻 一笔,彻底把柳永推到了市民堆儿去写他的歌词,柳永只好以“奉旨填词柳三变”自嘲。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柳永所过之处皆是珠光玉润、嫣香翠软,结下红粉知己无数。都说温柔乡是英雄冢,然而柳永的“温柔乡”却造就了词史上不 朽的神话。1024年一个冷清的秋日,柳永即将南下,开始归期不定的羁旅生涯。都门设帐,宴饮宾朋,趁着酒酣情浓,柳永便提笔写满了一张花笺交给一名歌妓 演唱。那女子是他的红颜知己,念及此去不知何日能重会,两人都有些惆怅。她怀抱琵琶,转轴拨弦,喧哗的宴席瞬间寂静了,只听她引商刻羽,款款唱出了一段缠 绵心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岳蔚敏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赵氏父子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