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沉淀在民巷里的开封细节
沉淀在民巷里的开封细节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26 8:41:1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若问开封是个什么样的城市,恐怕很多人会说:古城、老城、历史文化名城。是的,这些描述是对的。但在我看来,这些回答不完全尽如人意。因为这些概念太笼统,甚至有些空泛。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回答呢?我想了很久,感觉可以用细节、沉淀来回答。也就是说,开封是一座易沉淀历史细节的城市。历史是一条长河,从发端到末端总要经过很多地方。

        有的城市地平如镜,历史可能一卷而过,什么也留不下或者很少留下。开封不一样,既有隆起又有深谷,当历史的洪流一波一波驶来,经过摔打、过滤,最后都会沉入谷底,然后再沉淀、储蓄、存满、溢出,顺势而下。

        我时常在这个长河中寻找探索,具体要寻找些什么、探索些什么,有时候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是一种感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行走的深入,我发现在一些看似普通甚至破落的文字、图画、建筑、胡同后面存在着许多隽永的东西。用手摸一摸,尽管外皮有些掉渣脱落 ,但里面却硬硬的,支撑它的脊骨还在。我时常把这种硬硬的东西叫做细节。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细节。细节是一座城市的内核,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内涵、质量,也决定着一座城市未来的走向。

        据资料记载,1956年,考古学家在开封城东南的万隆岗,挖掘出石镰、陶器等新石器时代遗物。同年,在尉氏县西南21公里处的断头岗,发现一处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的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了石磨、石斧、石镰、石铲、陶罐等器物和十几具鹿骨化石。此外,还发现了杞县竹林仰韶文化遗址、鹿台岗商代遗址,并出土了众多文物。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夏朝的统治范围主要在中原,开封是其活动的中心区域,夏都就建在老丘,老丘就在开封城东北处。

        这些细节尽管有荒芜和茅草的味道,但却是那样真切。仿佛是在昨天,就在少年时奔波的田间地头。那些陶罐等器物仿佛就在老家的灶台上摆放着。大概正是这些细节,便注定了这座城市在以后岁月里的生命活力。

        开封在汉代以前叫启封。据资料记载,公元前7世纪的时候,郑国国君庄公在东南边境筑起一 座新城,取名启封,有“启拓封疆”之意,并在城内建起储存粮食的仓库,启封又叫仓城。启封秦朝为县,到西汉景帝时,为避景帝刘启之名,改启封为开封。现在,遗址就在开封城南20多公里处的古城村。

        春秋时期,在卫国的南部边境有一个不大的城邑叫仪,与启封隔逢泽相望,它就是开封的前身。北临浚水,称浚仪。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为避免西面秦国的侵扰,同时图谋向中原发展,将都城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仪邑,取号大梁,南面的启封也纳入魏国。

        据说,魏惠王在开封建都后,将逢泽之地奖民垦殖,又修凿鸿沟,灌溉田地,使大梁农业很快发展起来。在城内,魏惠王还建宫殿、造苑囿、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仅十多年就成为“拥地两千里,带甲三十六万”的强盛国家。这是比较浓墨重彩的细节之一,为以后开封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帝都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秦灭魏后,大梁一蹶不振,进入低谷。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细节可以查到,就是纵论家张仪的府宅(遗址),即现在的三教堂。

        西汉建立后,高祖刘邦分立梁国,封彭越为梁王,国都大梁。此后,彭越被杀,刘恢、吕产、刘楫、刘武先后为梁王。

        隋唐时期,北周武王改梁州为汴州。公元605年,隋炀帝对汴河的开凿,为汴州的又一次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了汴河作基础,唐朝的汴州发展便纳入快车道。李白、杜甫、高适在吹台饮酒赋诗,把汴州推向一个精神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唯一遗憾的是,那座能证明汴河存在、繁华的最著名的州桥现在仍在地下。

        北宋细节是开封细节中最粗重、最突起、最自豪的。北宋取代后周后,在开明皇帝赵匡胤的主导下,开封如一个立刻得到水分、阳光的大树迅速蓬勃壮大,荫泽四方,皇城、里城、外城,人口逾百万。开封不但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成了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手工业、商业、制造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夜生活为当时的首创。

        除此之外,在文化方面独树一帜的宋词、散文、书法飘然于世,达到一个绝版的高度。一大批文化名人灿若星辰,苏东坡、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李清照、司马光、曾巩、柳永、周邦彦等。当然,还有最不能忘的,将宋朝繁荣端上神品位置的张择端。现在遗存的北宋细节最为明显的就是铁塔、繁塔,还有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

        还有一个人必须提到,他就是包拯。包拯的刚直不阿、公正无私,为一代又一代官员作出了榜样。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让历史回肠荡气。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细节,也是一个任何朝代、任何帝都无法复制的细节,一代青天青,唯留包公名。

        一个朝代的兴起和衰落都有一定的缘由,宋朝也不例外。宋朝的衰败始于军事的软肋,金灭元兴,开封由都城变为路,即汴梁路,开封正式称为汴梁便从此开始。元朝留下的细节便是一个延庆观。

        明朝在开封的细节很少,最大的一处在地下,就是距地面约9米的周王府。

        最为悲惨的要数清代,清朝时期开封失去了一切应有的繁荣繁华,灰头土脸,一贫如洗。不过,好在我还有城墙记录着这段历史。当然,还有那些沉落在街巷胡同里的清末民初时期的老房子来补充。

        春节的时候,我发一组关于鼓楼广场过年的热闹照片,北京的一位朋友看过后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开封与北京真不同。开封朴素、真实、低调,有崇高的细节美和生活美。

        可不是?当我从书本上下来走入每个胡同,然后从胡同走入书本的时候,我发现开封处处沉淀着细节之美。

        在现代细节中,最当记住的应该是新区。它仿佛一夜之间从一位名画家笔下画出的图画,静美大气;它仿佛是一夜之间冲出西门的一头巨龙将身躯无限展开;它仿佛一个思想曾经守旧的巨人突然之间思维大开,再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限制,将一座新的城垣横亘天下。这就是开封,这就是一座历史老城。
(作者:李效战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