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宋祁和宋庠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26 8:43:3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宋祁字子京,北宋雍丘人,也就是河南杞县人。宋祁有个哥哥叫宋庠,兄弟二人同年科举入仕,一个当了宰相,另一个官居工部尚书,兄弟俩都非常有文采,时称“二宋”。
宋祁的才情比宋庠更高一筹,知名度更高。读过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宋祁有一个独特的名号——“红杏尚书”,因他的七律《玉楼春》中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得名,更因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高度评价其“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蜚声中外。
历史上有“既生瑜何生亮”之说,说的是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的纷争。周瑜气量比较小,屡战屡败,又不愿意服输,生生被气死。宋庠与宋祁之间的兄弟之争,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深入挖掘一下其历史原因和人格因素,对当今认识人生和社会仍然有现实意义。
一说到“二宋”兄弟的芥蒂,起因于年轻时一同参加的那场科举考试。
宋仁宗天圣二年正月,全国各地初选出来的举子们会聚于京师贡院,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最终的成绩出来,宋祁排名第一,宋庠是第三名。眼看状元到手、名满天下,宋祁自然激动万分。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煮熟的鸭子飞了,偏偏就飞到哥哥的碗里。
当年,正是幼年天子宋仁宗即位之初,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看过录取名单,对“二宋”兄弟的排名次序不满。她对身边的官员说,自古以来讲究长幼有序,人伦尊卑还得有规矩,哪有弟弟排在哥哥的前头?刘太后金口玉言一出,宰臣心领神会,当即安排大文豪、翰林学士晏殊重新审阅,就此改动了排名顺序,宋庠成了第一名,宋祁落到第十名。这个结果,宋庠当然是喜出望外,宋祁却如同当头挨了一棒。
宋祁虽然心高气傲咽不下这口气,但思来想去也就想通了。谁让宋庠是自己的亲哥哥呢?纵然满腹牢骚,又与何人说,最终只能接受现实,还得表示心悦诚服。不过,兄弟之间的隔阂就此埋下,虽顾及亲情,但都心中有数。
二 宋庠性格温和、稳重儒雅,27岁以状元身份步入官场,仕途一帆风顺。他在湖北襄州任职时间不长就被召回京城,先后在国史馆、三司户部、谏院等部门任职。随后,他出任负责起草天子诏书的知制诰一职,并兼任知审刑院。他既是帝王的一支笔杆子,又是司法机关的首脑之一,这在后世官场是很难见到的景象。
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大户王獬,不顾朝廷禁令私自酿酒牟利,邻人发现后便去捉拿,无非想图个赏钱。没有想到,王獬却以遭遇强盗之名教唆庄客将邻家父子四口杀死。州衙门审判下来,只是把庄客论罪处死,王獬却逍遥法外。冤情上诉到京师,宰相陈尧佐不知是糊涂还是接受了当事人的钱财,对王獬加以庇护。此时,宋庠作为审刑院的首长,坚持按照原则办事,终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由此看来,宋庠也不是一团和气,他也是一个有血性、敢于秉公执法的人。
宋庠说到底还是一个文臣,也是一个杰出的文人,政务之余喜欢舞文弄墨,写下许多诗词歌赋,引得众人吟唱。他在著名的《残春夜雨》中写道:“春色无情老,宵云有恨低。轻寒借鸿驶,早暝入乌啼。晦烛风生幔,漂花溜涨溪。滴阶兼被草,聊此况凄迷。”写情写景,意味深长,遣词造句,对仗工整。
出头的椽子先烂,嫉妒的人历朝历代大有人在。即使你没有招惹他,他也要想方设法不让你好过。不设防的宋庠就遭遇到小人的陷害。
宋庠原名宋郊,字伯庠,最初在政坛上一直使用宋郊,并无什么不妥。然而,另一位翰林学士李淑小肚鸡肠,眼看着宋庠步步高升,心里不舒服,便想出一个奇招,给皇帝进谗言:“宋”字,是本朝国号,“郊”字,有交替的意思,姓名中合有这两个字是很不吉祥的。明着讲,这种奇谈怪论就是说“宋郊”读音“宋交”,是要宋朝被交替掉。宋仁宗并不十分介意,对这种迷信的说法也不感兴趣,只是传口谕让宋郊改名。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宋庠心里窝火,有点儿受辱的感觉。他虽然明知对方使坏,又因为名字来自故去的父亲,十分不情愿改名,但又不敢不执行皇帝的圣旨,只得改名“庠”,用的正是原来自己字“伯庠”中的一个字,然后再改字为“公序”。
宝元二年十月,宋庠终于步入执政行列,出任参知政事。这一年他43岁,年富力强,春风得意。正当他大展宏图之时,却再次遭遇宦海的险恶。
庆历元年,宰相吕夷简借处理范仲淹与西夏元昊通信的事情,设计圈套,引诱宋庠贸然提出诛杀范仲淹的建议,结果惹下众怒,声名受损,只得黯然离朝,弟弟宋祁也受到牵连,一同被贬出京师。
三 自科考名次在宋庠后,25岁的宋祁怀着许多委屈走入政界。他被调入京城后,先任国子监直讲,不久调入国史馆、太常礼院供职。
兄弟俩同城供职生活,来往是免不了的,昔日的芥蒂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忘,被亲情所代替。宋祁曾经赠送给宋庠一首诗,其中有“静极禁关闻下键,暝深连阁见通灯。惠薰浮篆才余火,酒滴供研自不冰。无奈此时怀共被,各分台署拥青绫”之句,描写了隆冬夜晚自己在太常礼院的清冷场景,表达了遥想翰林院内哥哥的心情。
宋庠与宰相吕夷简角力惨败被贬为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知州时,宋祁受到牵连,被逐出朝,落脚寿州(今安徽省凤台县)衙门。
在寿州期间,宋祁品尝过挫折的滋味后,也获得放纵自己的机会。失意归失意,宋祁却写下了许多名篇诗文,其中《寿州十咏》咏景咏物,当然也免不了抒发伤感之情。
好在宋朝的政治环境宽松,被贬的官员还有复出的机会。宋祁在寿州衙门停顿了一段时间,又转任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知州,不久便奉诏回朝,如愿获得知制诰的官职。
宋祁才华横溢、政绩显著,不久又升任翰林学士,并兼管京师国库事务,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他聪明过人,官运亨通,很快转任审官院长兼翰林侍读学士,加上原有的翰林学士,可谓一身三职,也就是说肩负起草诏书、管理官员考评、为皇帝讲解经史的重任。
四 宋祁、宋庠真不该同时降生于一个时代,他们是亲兄弟,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他们同在政界打拼,又有着难以名状的妨碍。
庆历五年初,范仲淹离开朝廷,参知政事的岗位空缺,宰相章得象推荐宋祁接替,宋仁宗没有接受。结果宋祁的机会再次从眼前溜走,又一次给了哥哥宋庠。依照惯例,宋祁由翰林学士改任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龙图阁学士虽地位不低,但却只是一个空头名分,史馆修撰则是国史馆这种闲散部门里的差事,本职工作是编修史书。
远离朝堂的喧嚣,宋祁潜心于《唐书》的编纂,后来由欧阳修牵头,前后历时十多年才完成。因此,以前的《唐书》被后世称为《旧唐书》,他们新修的则被称为《新唐书》,位列二十四史之一,宋祁也因此以史家名垂青史。
与宋祁怀才不遇相反,宋庠却青云直上、步步高升。皇祐元年八月,宋庠由枢密使再获宰相高位,兼有集贤殿大学士的头衔,不久为工部尚书。这一年,他53岁。
宋祁早已看清了形势,非常清楚在哥哥的阴影下自己永无执政的可能。既然升迁无门,不如干脆纵情山水、声色犬马,过自在的日子。当然,他也不能尸位素餐,起草诏书、抽空编修《唐书》的活儿照干不误,只不过工作积极性比以前差多了。
五 皇帝最宠幸的张美人被册封为贵妃,正是讨好贵妃娘娘的好机会,宋祁却不当回事。他起草的诏书非常草率,惹得张美人花枝乱颤、怒发冲冠,当面将诏书撕得粉碎。皇帝岂容宋祁冒犯他的心上人,立即将他贬出京城。
子不教,父之过。宋祁放荡不羁、风流成性,还把自家的孩子也带坏了,哥哥宋庠也受到牵连。
宋祁因此再度被贬,为亳州(今安徽省亳州市)知州。按照常理这与他的哥哥宋庠没有关系,但以包拯为首的言官们依旧不依不饶,又发起弹劾,抨击宋庠管教子弟不力,指责他在位无所作为。宋庠只得向皇帝请辞,到洛阳去做地方官。以前是哥哥影响弟弟的发展,这一次宋庠终于也受到宋祁的影响。
经过几番职务的变动,宋祁被调为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知州,他最终完成了所承担的《唐书》任务,朝廷授予他工部尚书的官衔,但只增加俸禄而没有实权。
宋祁最后的官职是群牧使,管理全国马匹的官。但天不假年,他在最后这个岗位上工作仅几个月就溘然长逝,时年63岁,一代文坛巨擘就此消失。
宋庠在郑州养病期间,宋祁病死于京城的家中,噩耗传来,宋庠自然伤感不已。宋祁临终前给皇帝留下了遗奏,祈求一直没有子嗣的陛下选择宗室填补东宫空缺。宋祁还亲自为自己留下墓志铭,为子孙留下《治戒》的遗训,要求14个儿子在自己死后不必为流俗所扰,3日内装殓,3个月后下葬,棺材用杂木即可,勿用金铜贵重物件陪葬;墓冢高3尺就行,上植5株柏树,不设石翁仲之类;不得向朝廷申请封号,不接受朝廷赠典。最后告诫道:唯两个儿子幼小,可托福大伯,只要大伯在,就不会成为孤儿。
获悉弟弟的遗嘱,宋庠自愧不如,回想起当年占据弟弟的状元头衔,再回顾这么多年妨碍弟弟的仕途,他更感到歉疚。所以,他能做的只有尽力抚养好弟弟的遗孤,不辜负弟弟的重托。
时隔5年后,宋庠死于病榻,享年69岁。朝廷追赠其为太尉侍中的隆重官衔,定谥号为元献,英宗皇帝还亲自为其墓碑撰写了“忠规德范之碑”几个大字。
北宋名臣宋祁和宋庠兄弟的恩恩恩怨,已经化作历史云烟随风飘散,然而,留给后人的曲曲折折的往事,却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人生启迪。
(作者:李树友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