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的皇家寺院
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的皇家寺院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21 11:02:1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民间,大相国寺的寺门离寺六百里的传说,也让人叹为观止。据说,大相国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命大将尉迟敬德领工监造的。它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殿塔楼阁、气势雄伟。美中不足的是,这座寺院的真正山门却建在离开封五六百里地的潼关。传说有一年,唐太宗把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召上金殿,命他率领军中工匠前往汴州(即今开封)监造大相国寺。院内的各个建筑快要完工时,突厥犯境。作为战将,尉迟敬德请战前往。皇帝派程咬金验收寺院工程时,程咬金发现山门还没建,如果不修建山门,皇帝怪罪下来可不是小事。于是,程咬金立即赶到前线潼关找到尉迟敬德,两人合计后,尉迟敬德传令三军将士就地取材,挑灯夜战。第二天,潼关山梁上就造起了一座寺院的山门。尉迟敬德和程咬金回到京城,上殿面君。在程咬金的巧妙解说下,唐太宗问明事情的原委,哈哈大笑,亲手扶起尉迟敬德,说:“念你忠心报国,朕不予追究,快领兵解救边关之危吧。” 到了宋代,宋太祖赵匡胤觉得相国寺大殿前空荡荡的,就像一个店铺没有门面,实在不好看,就在殿前建了一座山门。据说,相国寺真正的山门,至今仍在潼关的山梁上。 
        城市中心的繁华之地 
        自古寺院占尽天下名山,所以有“深山藏古寺”之说,即使在平原地区一般也远离城区。唯独开封大相国寺不同,它位居人烟稠密、繁华热闹的城市中心。 
        翻阅大相国寺的历史,有大量关于这里繁华集市的记载。宋代大相国寺的商贸活动十分兴盛,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三中专门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一节。在宋代,大相国寺的四周地界比现在要大得多。每当交易日,大相国寺里许多地方都被开辟成市场,但见人山人海、熙来攘往,叫卖连天,热闹非凡,是东京万姓交易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人们游玩购物的好去处。 
        大相国寺的庙会,在北宋时期达到极盛。别处庙会大多一年一次或几次,大相国寺每月却开放8次。《麈史》上说:“都城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初一)、望(十五)、三(初三、十三、二十三)、八(初八、十八、二十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期间。” 据宋王栐《燕翼诒谋录》载:“东京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大相国寺发展到鼎盛时期,寺内商贾云集,交易活跃。《东京梦华录》详细描述了大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在大相国寺万姓交易中,文人士大夫颇为活跃,他们有购物、售物者,有观赏游玩者,也有闲逛算卦者,但其买卖商品多为书籍、图画和文房四宝之类。 
        其实,历史上的大相国寺还是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淘宝的好去处。据朱弁《曲洧旧闻》载,宋朝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就曾在这里买到一本宋代大史学家宋祁写的《唐史稿》手稿。著名诗人梅尧臣游大相国寺买到翠玉罂一枚,赋诗云:“古寺老柏下,叟货翠玉罂。兽足面以立,瓜腹肩而平。虚能一勺容,色与蓝水并。我独何为者,忽见目已惊。家无半钟畜,不吝百金轻。都人莫识宝,白日双眼盲。”他买到相当珍贵的翡翠酒器,喜不自胜,直笑别人不识宝。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游大相国寺质衣购买碑文的故事,更被后人传为佳话。赵明诚也曾在这里买到过稀有的碑帖,在他留下的《金石录》中,李清照补作后序记叙了这段往事:“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新中国成立后,大相国寺仍然是开封市古玩交易的主要场所,只不过交易地点从寺内挪到了寺院大门西侧一带。许多上年纪的收藏家每每忆及年轻时到地摊上淘宝的经历时,都会提到“大相国寺地摊”。 
        盛名源于何处 
        大相国寺的名气为啥这么大?这是许多人好奇的问题。我市一位研究宋史的著名学者对记者说,大相国寺名气大,一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地位高,二是因为它往往与名人、名著、珍宝、名建筑物有关。 
        先说这名人。无论是正史典籍,还是笔记,关于皇帝、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等莅临大相国寺巡幸祈报、恭谢行香的记载都很丰富。据了解,仅莅临大相国寺的帝王和皇后就有100多人。尤其是在北宋时期,京城王公大臣以学佛为荣,言必谈佛道,行必言脱俗,就连一些原本视儒学为正宗者,一入京城便转而趋向佛道。范仲淹、苏东坡、王安石等诸位宗师大家,几乎都是大相国寺的常客。唐时,画圣吴道子、大雕塑家杨惠之、名画家石抱玉以及大书法家李邕等都在大相国寺创作过优秀作品;宋时,最有名的画家高益、燕文贵、孙梦卿、石恪、高文进、雀白、李济元等都到这里进行过创作。中外知名的佛教弟子往来于此的更是数不胜数。 
        再说这名著。大相国寺跟中国的名著特别有缘,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中不断提及它,《三遂平妖传》《万花楼》《歧路灯》《李自成》中也有多处描写大相国寺。 
        至于珍宝,大相国寺内就更多了。仅镇寺之宝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这件艺术瑰宝就让这座古寺令人刮目相看。说起寺内的另一件宝物——悬挂在钟楼里的铜铸大钟,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汴京八景”中的“相国霜钟”。这口钟为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所铸,钟上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16字铭文。古时,每日四更寺钟即鸣,人们闻钟声纷纷起床上朝入市,开始一天新的生活。清人无名氏题咏:青女飞霜放晓晴,禅宫漏尽巨钟鸣。惊音怒吼三千界,蝶梦惊回百八声。望遍山河迎曙日,心随车马其重城。梁园词客趋朝早,几着衣冠起五更。 
        说到大相国寺的珍宝,史书上记载的数不胜数。唐代大相国寺的佛像、碑额、壁画等,被称之为相国十绝,这在《图画见闻志》《东京记》《北道刊误志注》《瓮牖闲评》等书中均有记载。其中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卷五这样记载“相蓝十绝”:“其一,大殿内弥勒圣容,唐中宗朝僧惠云干安业寺铸成,光照天地;其二,睿宗皇帝感梦于延和元年七月二十七日,改古建国寺为大相国寺,睿宗御书碑额;其三,匠人王温重装圣容,金粉肉身,并三门下善神一对;其四,佛殿内吴道子画文殊维摩像;其五,供奉李秀刻佛殿障日九间;其六,明皇天宝四载乙酉岁,令匠人边思顺修建排云宝阁;其七,阁内西头有陈留郡长史乙速令孤为功德主,令石抱玉画《护国除灾患变相》;其八,西库有明皇先敕车道政往于阗国传北方毗沙门天王样来,至开元十三年封东岳时,令道政于此依样画的天王像;其九,门下有环师画《梵王帝释》及东廓障日内画《法华经二十八品功德变相》;其十,西库北壁有僧智严画《三乘因果人道位次图》。” 
        最后说说这里的名建筑物。大相国寺的建筑,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除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大相国寺还有一个著名的建筑物——资圣阁。在历史上,资圣阁是大相国寺的标志性建筑。据史料记载,资圣阁唐代称排云阁,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命建筑大师边思顺修建,高300余尺,后由肃宗李亨亲书匾额。唐大顺二年(891年)毁于雷火。宋朝时,咸平四年(1001年)重修后改名为资圣阁,当时“资圣熏风”成为“汴京八景”之一。但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时资圣阁再遭不测,遇黄河水灌,从此不复存在。近年,我市将资圣阁复建列为宋都古城复建工程中的一个重点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即可领略到它的风姿。
(作者:田宏杰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