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烽火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4 15:53:5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水东烈士陵园
水东烈士陵园位于杞县城关镇西关大街护城堤内侧路南,东侧为城关镇一中,西侧护城堤外为杞县高中,北临西关大街,交通十分便利。水东烈士陵园占地面积46667平方米,修建于1987年,管理单位为水东烈士陵园管理处,隶属于杞县民政局。该陵园内植有数十棵苍松翠柏和各种花卉,南部建有烈士墓,中央建有高19.38米的水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两侧建有烈士碑亭4座,是杞县较为完整的一处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场所。
中共杞县县委、杞县人民政府根据党史工作者提供的1946年1月7日冀鲁豫军区《战友报》报道的题为《国民党在豫东的兽行》“掘毁水东烈士陵园。国民党第五十五军第二十九师把陵园建筑物拆毁,把烈士遗骨挖出来暴尸”的历史史实和广大干群的强烈要求,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1987年5月报请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杞县县城西关护城堤内侧重建水东烈士陵园。当年9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并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2周年暨中共水东地委书记唐克威烈士迁葬仪式大会。水东烈士陵园四周环以红色砖墙,彩釉陶瓦覆顶,大门向北,五间仿古式建筑,大厅正上方悬“水东烈士陵园”金色牌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唐天际手书。陵园正中央是19.38米高的水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央大道东侧南面建有中共水东地委书记唐克威烈士纪念碑亭,北面为中共睢杞太特委书记韩达生烈士纪念碑亭。中央大道西侧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倪祥明烈士纪念碑亭,北面为杞县板木乡烈士纪念碑亭。四座纪念碑亭均为八角形,金黄色琉璃瓦覆顶,斗拱红柱支撑,基高1米、亭高3.8米,亭内纪念碑高1.8米。
1992年6月,水东烈士陵园被杞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芝圃
吴芝圃原名吴殿祥,曾化名杨邃之、纯甫等,杞县傅集镇赵村人。
青少年时期,在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吴芝圃和一些进步学生组织“读书会”、“风俗改良会”,阅读研究《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年底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2月,中共豫陕区委派其去广州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9月,任中共杞县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1927年年初任地委书记。1927年3月,吴芝圃到武昌参加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1927年5月23日,吴芝圃同萧人鹄等在杞南何寨宣布举行豫东农民武装起义,于24日拂晓一举将县城攻克,出任杞县历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权——杞县临时治安委员会主任。
1927年7月,蒋汪合流,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吴芝圃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于1928年春,以缺席审判的形式被判处无期徒刑。他先后转移到永城、考城、内黄、汲县、偃师、洛阳等地,隐姓埋名,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
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成立,吴芝圃任省委委员、豫西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5月,豫东沦陷前夕任中共豫东特委书记,回到家乡杞县,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6月组建杞县抗日游击队,7月组建豫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自任司令。同年10月,“三支队”与彭雪枫部合编为新四军抗日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1941年年初,彭雪枫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吴芝圃任政治部主任。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和重建豫皖苏根据地,成立豫皖苏区党委,吴芝圃任党委书记。同年12月成立豫皖苏军区,张国华任司令员,吴芝圃任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吴芝圃先后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第二书记、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吴芝圃受到残酷迫害,于1967年10月19日在广州逝世。197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并认为:吴芝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1][2]
(作者:汪少冲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