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人的开封印象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2 15:37:5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一提到开封,不少台湾人或许也都跟我一样,心中马上就泛起了这首歌。40年前,台湾演员仪铭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红极一时,蒋光超主唱的同名主题曲也成了经典,开封在我懵懂的儿时,就给了我一个清晰的文化想象。
事实上,包青天原名包拯,安徽合肥人,前半生多在家乡任官,因为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才被调到北宋的京城开封任开封府尹,成为小说、戏曲中的清官典型,流芳百世。
开封,也让我想到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我东吴大学的研究室就挂了一幅原尺寸的复制品。我每天抬头看着墙上的这幅名画,总想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的汴梁,在梦幻的清明时节,搭船饱览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置身繁华熙攘的虹桥街市。开封,我人虽未到,心已至焉。
我在开封下榻的开封宾馆位于市中心的鼓楼区,不远是知名的古刹大相国寺,百米之遥就是鼓楼夜市,开封府、包公祠等主题景点也都在附近,只消一刻钟的脚程即可轻松抵达,地点可谓得天独厚。
我中学的史地课本曾经提过大相国寺,说是中国汉传佛教的十大名寺之一。古刹盛时曾被誉为“金碧辉煌、云霞失容”,《西游记》和《水浒传》也都对其有过生动的描述。不过明末毁于黄河泛滥,复经不同时期的动荡纷乱,重修后已非昔日之貌,香火也不如想象中鼎盛。当时的盛况,也只能遥想缅怀了。
开封府乃仿古而建,力图重现当时北宋东京城的样貌。砖红色的城体庄严肃穆,府衙里上演《包公断案》,肃静牌高立两旁,虎头铡随伺在侧,草民喊冤包公升堂,倒是能吸睛聚众,博君一乐。
包公祠位于开封府以西不远,据包公湖一隅,是为了纪念包拯而建的旅游景点。我在各殿走了一圈,累了就坐在包公湖畔休息冥想。包公以“正大光明”自我惕厉,不畏权势为民除奸,值得当今的政治人物深思。
我对塔情有独钟,开封的繁塔和铁塔一胖一瘦,各有风韵,都是有千年历史的古物。繁塔在老城东南,造型奇特,大塔顶着一截儿小塔,塔身肥矮,朴拙可爱。繁塔外壁镶满了数不清的小佛像,形态各异,让人看了出神,忘了时间。铁塔则是开封的标志,耸立于老城东北,塔身瘦高。虽名为铁塔,却是个琉璃砖塔,只因为琉璃砖为褐色,状似铁铸,独具一格。我迎着夕阳看着挺拔俊秀的铁塔,厚重的铁锈色散发出浓浓的古意,实在令人着迷。
繁塔旁有个禹王台,古称吹台,春秋时的音乐家师旷在此建台吹律,故名。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人,据说也曾到此吟咏诗句。信步一回,看到这些历史名人,踏着他们的脚步,想着他们的事迹,即使附庸风雅,也满是文艺气息。
夜幕低垂,我已是饥肠辘辘。我赶回宾馆洗了把脸,就迅速杀到鼓楼夜市。由于城市管理的考虑,大陆的夜市普遍不多,开封的鼓楼夜市是少数中的珍品,闻名遐迩。还没走几步路,就看到前方灯火通明,再走几步,就感受到了十足的镬气。夜市小吃一摊接一摊,来自四方的吃货络绎不绝,热闹非凡。美食当前,我眼花缭乱,不知从何下手。后来挑了灌汤包,上桌后眼观口尝,和小笼包果然一个样,同是皮薄馅儿多,汤汁鲜烫。我一个人食量有限,再吃个炒凉粉,剩下的众多美食,也只能动眼不动口了。
时间有限,匆匆开封行,就此别过。
作者系台湾东吴大学英文系主任、林语堂故居执行长。
(作者:曾泰元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