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坊街34号:民族英雄杨靖宇从这里起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12 11:01: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开封市北道门原开封二中(后改名市四职专)院内,有一栋中西合璧的近代两层建筑,那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1923年~1926年在开封期间读书的地方(当时称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日军占领开封后,曾在这里设立特务机关,用来对付抗日军民。这座曾埋下革命火种的建筑成为日本驻开封陆军特务机关后,曾上演了一幕幕日军侵略开封的残酷罪行。
8月8日,记者跟随开封市文史研究者刘海永来到解放路北道门段路西的旧坊街34号原开封二中,还原当时的历史,寻访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
这里曾埋下革命火种
从珠玑巷沿解放路往北走,经过北道门小学,大家会看到道路西侧原开封二中的旧址。透过紧闭的大门,一栋中西合璧的近代两层建筑,静静矗立在时光中。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曾经在这里读书求学。”刘海永指着道路西侧的院子向记者介绍说。正对大门,记者便看到一座杨靖宇雕像,据了解,这座雕像是2005年原开封二中退休党员捐款修建的。由于学校维修改造,院内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均已停止使用。
记者沿着院内小道往里走,看到院内杂草丛生,院子后面的花园内还有一座亭子。这些都是为了纪念杨靖宇而修建的。“办公楼后面有一处土丘,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在开封求学时期就在此学习,探求革命真理并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刘海永说。
刘海永告诉记者,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3年,18岁的杨靖宇赴省会开封,并考入了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即“第二中学”又名“四职专”的前身)。“在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杨靖宇走上革命道路的开始。”刘海永说。1923年以后,李大钊、王若飞、肖楚女等共产党人先后来到开封,并以中州大学(河南大学前身)为中心,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党团组织。“工校”距“中大”极近,杨靖宇从“中大”那里读到了《新青年》《向导》《中州评论》等作品,又受到“纺校”进步老师的引导,像禾苗得到雨露,革命思想迅速提高。
如今,杨靖宇当时求学的校园里建立了杨靖宇读书处的纪念亭,校园围墙外侧矗立的文物单位保护石碑正静静地向大家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这里曾是日本驻开封陆军特务机关
院子内一座造型别致的老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记者看到,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和后面的两个角楼掩映在大树和杂草之中,整座建筑呈“U”形平面布局,由主楼和东西配楼组成,主楼为歇山式屋面,配楼为庑殿式屋面,均是砖混结构。从外观来看,该建筑虽然显得破旧,但仍无法掩饰其建筑的精美,灰瓦屋面、西式木门窗、清水砖墙、窗周饰有线角,无处不透露着优雅、古朴的建筑风格。
透过大门,记者看到楼内空空如也,荒凉的景象令人不忍驻足。楼前门口处有人绑了一根绳子晾晒衣服,一旁还停放着一辆三轮车。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物外面的墙皮和砖块已脱落、松动,相关工作人员在建筑前还设置了提醒语,上写“危楼切勿靠近”几个大字。
据刘海永介绍,当年日寇占领开封后,就曾在这里设立陆军特务机关。刘海永说:“开封沦陷后,这里是一个特别机构,它公开的机构名称是日本驻开封陆军特务机关。该机构的长官称特务机关长,一般兼任伪省公署最高顾问,实际上是伪省长的上司,他对省长的任免和考绩有很大的发言权。伪省公署及各县公署的日本顾问、新民会头目都由特务机关委派,且对特务机关负责。任日本驻开封陆军特务机关长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高田利贞和大泽侃次郎,两人的军衔都是大佐。另外,还有一个二号头目,是机关长的副官,称副机关长,名叫可儿廉平,军衔为大尉,任职最久,活动能力极大。”
透过斑驳的砖墙,记者仿佛看到了当年日军特务机关迫害爱国人士和抗日人员的场面。日本驻开封陆军特务机关旧址是对法西斯及日军罪行的如山铁证与血泪控诉,又时刻提醒、告诫我们牢记抗战历史、勿忘国耻!
(作者:王兰兰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