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末帝孟昶:创办画院 春联始祖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3 8:51: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东南10公里处,有个村庄叫大孟昶。村中有个很大的圆形土岗,被当地人称为蜀坟,这就是五代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坟墓。
大孟昶村原隶属于通许县。明代胡谥编著的《河南总志》卷四记载,通许县有八大景观,其中之一有“蜀主荒坟”。明朝《通许县志》记载:“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冬不雪,至春不雨,饥,群盗聚发古冢殆遍。县城西北三十里孟昶村一古冢被盗,得石碣,题曰:‘蜀主孟昶之墓’。”据浙江天一阁藏《通许县志》记载:“此墓去汴不远,战代初,盗发口口坚不得入,居民封其发处,得一石,方尺余,题曰:蜀主孟昶之墓。”1952年,大孟昶村划入当时的开封县大李庄乡,孟昶墓也随之划入该乡。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撤销大李庄乡,并入万隆乡。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封县改名为祥符区。
1952年,当地群众取土时发现墓砖,并出土部分遗物,由开封县文化馆收藏。2002年11月,该墓被开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2008年,该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历史上,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史料记载,孟昶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公元934年正月,孟知祥称帝,改元明德,国号大蜀,史称后蜀。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重,立孟昶为皇太子,代理朝政。孟知祥去世后,秘不发丧,孟昶继承皇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公元938年)改元广政。
孟昶继位时年仅16岁。继位之初,他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兴修水利,颇有一番作为。
他设公式匦函,也就是接受官员和百姓投书的意见箱,广开言路,了解民情。他当政时,辖地四海升平,国泰民安。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公元941年,孟昶还撰写了振奋人心的《官箴》:“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曾写过一则16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一碑文被颁发到各州县,刻成石碑,叫做“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警示官员们务必清正廉洁,克己爱民。这件事曾被后人传为佳话。
虽然后蜀经济富裕,却并不强大。王公大臣们大多心怀苟安,寄情声色。孟昶身处温柔富贵之乡,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终日沉迷于笙歌美酒之中。他没有扩张的野心,不善于经营军事防卫,似乎只想凭借蜀道天险,蜷缩于一个富足的小天地,在乱世中尽情享乐。
为了尽情享乐,孟昶在宫城中的摩诃池上建起了奢华至极的水晶宫殿,用楠木做柱,以沉香木为梁,拿珊瑚雕刻成窗花,以碧玉做窗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而是用长达数丈的琉璃镶嵌砌成,内外通明。他还将后宫中的明月珠移入殿中,使水晶宫殿在夜间也光明透彻。孟昶在众多美女的簇拥下,歌舞欢宴,吟诗度曲,日夜在水晶宫逍遥快活。据传,宋太祖灭后蜀后,侍卫们领了宋太祖的旨意前去收拾东西,这些人居然连孟昶的溺器也收来了。只因孟昶的溺器与众不同,乃是七宝装成,精美无比。侍卫们见了,十分诧异,不敢隐瞒,取回呈览。太祖叹道:溺器要用七宝装成,却用什么东西贮食呢?奢靡至此,安得不亡!命侍卫将它打得粉碎。
孟昶宫中的美女数以千计,最受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容颜绝世,聪慧过人,能诗善词、能歌善舞。孟昶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将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别出心裁,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着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便将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相传花蕊夫人喜欢芙蓉花,孟昶便让全城百姓遍植芙蓉。花开时节,沿城四十里花团锦簇,蔚若锦绣。成都也因此有了芙蓉城的美誉。
公元965年,赵匡胤兵分两路讨伐后蜀。后蜀是个富饶而文弱的国家,数十年丰衣美食所养的士兵,根本无力抵抗赵宋的百练之师。孟昶一败涂地,只得在城墙上竖起降旗,白衣白帽,自缚出城请降。
孟昶与花蕊夫人被押往开封。一路上,万民拥道,哭晕倒的有几百人。孟昶在蜀地31年,蜀地繁荣兴盛。赵匡胤没想到亡国之君如此受爱戴,也没想到兴国兴蜀的叛乱会来得这么快。在他眼里,孟昶是蜀地百姓的精神领袖。
宋太祖赵匡胤以开阔的胸襟,热情接纳了远道而来的亡国之君孟昶及其随行。亡国之君是孟昶得到的最高封赏,如不出意外,孟昶将会乐不思蜀,在京都了却余生。然而,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孟昶到达京城不到一个月,突然死去了,时年47岁,而史书上的记载,只有“孟昶卒”三个字。孟昶之死,成为一个历史疑团,史家多认为是被赵匡胤毒死的。孟昶死后,他的母亲说:“汝不能死社稷,贪生至今日,吾所以忍死者,以汝在尔,今汝既死,吾何生为?”后绝食直到死亡。
孟昶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但是在文化事业上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孟昶爱好文艺辞赋。公元940年,他命卫尉少卿赵崇祚收集当时“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名为《花间集》。同年四月,翰林学士欧阳炯为之作序。后人视为文人词曲之祖,对后世影响很大。次年,孟昶诏令史馆编辑《古今韵会》五百卷,工程浩大,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公元953年,孟昶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尽依太和旧本,历时8年才刻成。他又怕刻石流传不广,就刻为木板,以便于流传。后世用木本刻书,即是始于后主孟昶。
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画院,请蜀中著名画师50多人住院作画,如花鸟大师黄荃父子就在被邀之列。孟昶在音乐上也有创造,今天流传在台湾的“南管”音乐被外国人称之为“唐音”,其实也是孟昶命人制作的。
孟昶还是春联的始祖。据《蜀杌》记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写下的这副对联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开启了过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的习俗。
孟昶死后,赵匡胤因花蕊夫人容颜绝世,更为她的才华所倾慕,将她纳入宫中。花蕊夫人被迫入宫后,日日思念孟昶,将他的绣像放入房中焚香祭拜。为掩人耳目,花蕊夫人谎称绣像是张仙送子图,供奉可以得子。宫中妃嫔听说此事,竟纷纷效仿,满宫尽供此像。后来,“张仙送子图”从宫中传出,民间妇女也竞相祭拜,广为流传,以至于渐渐演变成了一种风俗。
在南宋遗民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中,还记载赵匡胤把花蕊夫人留在身边长达10年之久。赵匡胤因病卧床,赵光义乘机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醒过来看到后,两人扭打起来。赵光义恼羞成怒趁机弑兄夺位,直接导致了“烛影斧声”的发生。
关于花蕊夫人的死,史书上有两种记载。一说是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光义也十分喜爱她,但无从得手。一次从猎后苑,花蕊夫人在侧,赵光义“调弓矢,引满拟兽,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另一说是花蕊夫人后来因介于宋廷权力之争,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触犯了太祖弟弟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乱中一箭射死。
时光流转,转眼千年。如今大孟昶村存有一块古碑,为清代咸丰七年,即1857年由通许知县所刻。碑文大意是:这里临近开封,有赵宋时蜀降主孟昶之墓。宋人紧挨着孟昶墓修建了兴国寺,以压住他的帝王之气。兴国寺建在孟昶墓的东边,明朝曾经重修,现已不复存在。据当地人讲,前些年,村民在墓址附近拉土,曾挖出大量青砖,还曾挖出过花瓶、瓷罐等精美文物。
一代帝王,终究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他留下的“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的至理箴言,对当代人治国理政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付艳波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