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厚重古镇的戏曲之魅
厚重古镇的戏曲之魅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7/27 9:22:0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毋庸讳言,与开封市近在咫尺的朱仙镇,是古镇、名镇、美镇。 
    说它是古镇,因为追溯历史,“相传为战国朱亥故里”,距今2000多年了,资格够老的。 
    说它是名镇,因为早在明、清时期它就被誉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清代地理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中称朱仙镇“为水陆会集之所,南舟北车,从此分歧”。当时镇上经商者4万余户,人口达30万。 
    说它是美镇,因为该镇地处豫东大平原,是“八朝古都”开封的门户,风光秀丽,古迹名胜多,寺庙道观多,自古就有“镇内八景”和“镇外八景”之说,还有百看不厌的木版年画及久负盛名的美酒美食。更让人引以为豪的是,朱仙镇曾被评选为“中国最美十大村镇”之一。 
    但是,作为一名戏剧工作者,笔者认为这还不够,朱仙镇还应该是一座戏镇。它不仅是河南豫剧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是养育、发展、传播祥符调的根据地,戏曲活动曾经是这里的主要文化现象。毫不夸张地说,朱仙镇称得上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戏曲博物馆,读懂了朱仙镇,也就读懂了豫剧发展史。 
    一 
    朱仙镇原有“聚仙镇”之说,镇上老年人常讲:“天下的神仙全聚在这里。”神仙多,寺庙大大小小有72座。每逢节日或神仙的生日,除必要的祭祀活动外,都要唱几天大戏,既助长声势、烘托气氛,又娱神娱人。起初,演戏就搭个临时性舞台,后来,随着活动增多,索性建起了戏楼。戏楼高出地面很多,分前台(表演区)和后台(化装区),一般为砖木结构,宽敞明亮,气势宏伟。目前,有史可查的古戏楼全镇有多处。 
    岳庙大戏楼,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9年)。戏楼八角挑檐,楼下为砖砌涵洞,可过车行人。在庙的后院,还有一座堂戏楼,建筑时间同前,规模较小,一般供贵宾家眷观戏。这两座戏楼均在1931年前后拆去。 
    关帝庙大戏楼,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为镇上晋商捐资所建。最初,戏楼坐落在关帝庙门前照壁外,后嫌其为照壁所隔,影响关帝“观戏”,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六月,人们将戏楼移于照壁内,所需资金仍由19家镇上晋商提供。戏楼高三丈,前为挑檐卷棚,装饰华丽,据说可与安徽的亳州花戏楼相媲美。戏楼上悬匾两块,一题“天籁行云”,一书“悬鉴楼”。日寇攻占朱仙镇时,将戏楼上部拆除后改成炮楼。1947年,国民党保安团将其全部拆除,运至镇西南角修建防御工事。庙后院也建有一所堂戏楼,建筑年代不详,后来被拆毁。 
    天后宫(又名福建会馆)戏楼,位于镇内河东油篓街。戏楼面向西,和天后宫对峙,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戏楼高两丈余,四楹三间,脊有兽铃。戏楼下有涵洞,可过车行人,1942年毁于兵火。 
    山西会馆戏楼俗称小关帝庙,又名伏魔庵,有大戏楼和堂戏楼各一座,建于明末。从残碑铭文所记,清雍正十一年、乾隆七年、乾隆十六年和乾隆三十九年,先后4次对戏楼进行修缮。堂戏楼毁于1928年,大戏楼于1955年被拆建成学校。 
    鲁班庙戏楼样式和建筑时间,均与天后宫戏楼相同,1946年毁于兵火。 
    救苦庙戏楼,位于镇内炮坊街,坐北向南,建于明末,1928年前后拆楼建校。 
    葛仙庙戏楼位于镇内葛仙庙前广场,规格、样式及建筑年代均与天后宫戏楼相同,1928年拆除建校。 
    上述7座大戏楼和3座堂戏楼,散布在一个小镇之中,在全国都是罕见的。戏楼多,说明演出活动多,这就见证了昔日朱仙镇戏曲业的繁荣昌盛。 
    二 
    朱仙镇庙多,庙会自然也多。 
    庙会是融拜佛敬神、游艺玩耍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大型民间集会,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一项集市活动。其犹如今天的商贸洽谈会、物质交流会和产品展销会一样,不仅客商云集,而且逛会的人十分踊跃。庙会都是露天的,商品琳琅满目,文娱活动也丰富多彩。踩高跷的、划旱船的、耍狮子的、打拳卖药的、说书唱戏的,可以说应有尽有。当然,这其中的重头戏自然是古戏楼上唱大戏,有时不止一台,常常两台对着唱,三台、四台、五台、六台的“大比拼”也不稀罕。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的情绪更是高涨,简直就是“戏曲大赛”。观众是流动的,这边的戏精彩,大家都会到这边来,那边的戏不好,观众就会流失。这种“比赛”虽然没有评委,但大家的掌声和喝彩声就是“亮分”,名角儿就是在观众拥戴下形成的,不偏不向,特别公平。 
    戏曲招来八方赛客,庙会聚集四方财富,这种现象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不就是“戏曲搭台,经贸唱戏”吗? 
    朱仙镇的群众对庙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常常掰着手指头自豪地向人们讲述昔日庙会的盛况:“我们这里几乎月月有庙会,月月都有好戏看。农历正月初七是火神庙庙会,农历正月十六是岳庙庙会,农历二月十八是泰山庙庙会,农历二月二十五又是岳庙庙会,农历三月初一又是泰山庙庙会,农历三月十五是城隍庙庙会,农历四月初八是小满会,农历四月十八是老奶庙庙会,农历四月二十三是明皇宫庙会,农历五月初五是瘟神庙庙会,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帝庙庙会,农历六月初六是土地庙庙会,农历七月十五同时是柴王庙和马王庙庙会,农历七月二十三是灶王庙庙会,农历八月初八是鲁班庙庙会,农历九月初九是关帝庙庙会和葛仙庙庙会……进入农历十月,庙会少了,虽然没人写戏(指请戏班子),但戏班照常演出,行话称‘卖闲戏’,在庙门口放个大笸箩,谁进庙看戏,随意扔几个铜钱就行。庙会上的戏一般连演三天或五天,若遇见许愿戏或还愿戏,说不定有连演十天半个月的。关帝庙、葛仙庙和鲁班庙都在镇的西北角,有时会出现几台大戏对着唱的局面。这时,各戏班为了争高低和压倒对方,常常四处邀名角儿演出绝活儿和拿手戏。为阻止和避免无限期延长演出时间,庙会会首(主办人)不得不规定:擂鼓三通,同时开戏;鸣锣三响,同时住戏。” 
    朱仙镇的戏迷真是过足了戏瘾,不单演出场次多,剧种也多。敬神戏多为河南梆子,有时也唱大油梆、曲子(即曲剧)、二夹弦、道情等。道情班的艺人很少,一般为三五个人,每个人骑头毛驴来,唱罢,骑上毛驴就走了。 
(作者:杜政远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市井生活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