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历史文化:沁园·沁园春词·沁园遗址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7/10 11:38:3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沁园是东汉时期的一处园林,其遗址位于今济源市东北部的五龙口镇化村村南,沁河之北。沁河在秦以前称少水,汉代以后称沁水。汉时以沁水命名的地名只有一个沁水县,其县治所在现在的济源市东北部的王寨村北。
沁园是汉明帝在当时的沁水县境内为皇女刘致所建的园林,全称应为沁水公主园。据《后汉书·皇后纪》载:“汉制,皇女皆封县公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诸王女皆封乡、亭公主,仪服同乡、亭侯……其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袭母封为列侯,皆传国于后。乡、亭之封,则不传袭。”从这段文字可知,汉代皇女皆有封地,其地大小以一县为度。沁水县东汉时是京城属地,归司隶部管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首都管辖的县市。把皇女封在天子脚下的沁水县,便于往来探视,这是很自然的事。
汉代皇女的封号一般以所封地地名册封。汉明帝刘庄(显宗)共有十一女。永平三年(60年),封第五女刘致为沁水公主,婚配东汉开国元勋邓禹之孙高密侯邓乾。其他皇女皆有封地。长女姬,封获嘉长公主。次女奴,封平阳(今临汾)公主。三女迎,封隆虑(今林州)公主。
沁园有多大,景致有多美,沁水公主曾经在沁园渡过了多少奢华时光,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今人已不得而知。《辞海》中“沁园”词条下有这样一句话:后世因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此语虽不具体,也可证沁园必定是古代园林中的上乘之作。唐代诗人崔湜作《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诗虽然距沁水公主生活的年代已有数百年,仍可引来作为盛赞公主园林生活之小补。崔诗曰: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据《辞海》所解,沁园曾为窦宪所夺,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词牌也因此得名。词是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古代的词是为和乐歌唱的,唐五代时多称为曲。由于句子长短不一,也称为长短句。词题、词的内容与曲调本来应是一致的,但随着词曲的发展成熟,逐步成为以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就不一定有联系了,大多数词也不再配乐歌唱,词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的结构定式。有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异调或一名数体的),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作品中,就有30多首属于词作品,并且均有词牌名和词题。其中用沁园春词牌填的词有两首,一首是《沁园春·长沙》,另一首是《沁园春·雪》,均为双调,平韵,共114字。按照词的形成过程,以沁水公主的沁园为歌咏对象而产生的沁园春词、词牌名和词的内容应该是相一致的,可惜今天已经难以找到,只能从现有的词牌音韵中去体味了。
发生在沁园的最为惊心动魄的故事,应是窦宪夺园一事。沁园为公主所有,窦宪何以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夺皇女之爱?这要从窦宪的族门说起。
《汉书·外戚传》、《后汉书·窦融列传》对窦氏家族有详细记载:窦宪的高祖父窦融(前61~62年)光武帝时任大司空,封安丰侯。如果再往前追溯,窦门更为显赫。窦融的七世祖窦广国的姐姐是孝文皇后,即汉武帝时的窦太后。当时窦氏族中有三人封侯,其中有人们较为熟知的窦婴。窦融长子窦穆,孙窦勋,均为权臣。光武帝刘秀还把涅阳公主许配给了窦氏显亲侯大鸿胪窦固。到显宗时,“窦氏一公、二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如此侯门望族的窦家,后来竟做了一件十分可笑的蠢事。窦穆等人为了达到以姻亲控制六安侯刘盱的目的,竟假制诏书,令刘盱休了妻子,然后把窦家的女儿嫁给了他。三年后,刘盱的前妻上书皇帝揭发了此事,皇帝大怒,悉数免去了窦穆等人的官职,惟窦融因年老多病赦免,留在京师。
窦宪是窦融的曾孙。窦家遭事时,宪尚年幼,成了孤儿。一般情况下,元气大伤的窦家是很难再兴的。但是仅仅过了十多年,肃宗刘炟即位,把窦宪的妹妹立为皇后,窦家很快又崛升起来,窦宪封为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封为黄门侍郎,一时窦家“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
窦宪夺沁园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后汉书》载,窦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主逼畏,不敢计。”这里的“贱直”,就是“贱值”,贱到多少,不得而知,但一个“请”字,活画出了窦宪权倾朝野之势。沁水公主不敢讨价还价,只好拱手相让。后来,肃宗驾出路过沁园,发觉不对头,问窦宪是怎么回事,窦宪竟答非所问,欺骗肃宗。事后,肃宗查明了情况,勃然大怒,立即诏窦宪入宫,斥责道:你不思前辈教训,竟夺公主田园,还学赵高指鹿为马,搪塞遮掩。近日念及此事,令人惊怖。永平年间,朝廷曾多次查访皇亲国戚中的违法行为,这些年来诸多豪戚均不敢犯法。沁园是公主封田,诏书切切,你竟敢慌称是舅氏田宅。你对公主尚且如此,何况平民百姓!国家不用你窦宪,就如同抛弃一件破衣服、扔掉一只臭老鼠一样容易!窦宪一听,大为恐惧。事后,窦皇后为了挽救窦家败局,多次在肃宗面前说好话谢罪,并把沁园还给了公主,才没有治窦宪的罪,但肃宗从此不再重用他。
又过了十年,和帝即位,窦皇后不但成了皇太后,而且临朝执政。窦宪又时来运转,不但重新被委以重任,还由于太后撑腰,以侍中之职,“内干机密,出宣诰命”,窦氏兄弟皆居“亲要之地”。为了左右朝政,窦宪与太傅邓彪结党营私,凡是他想干的事,“辄外令彪奏,内白太后,事无不从”。他还明目张胆地报复仇家,其中尤以杀韩纡一事最为世人瞠目。原来,肃宗查处窦家时,韩纡是窦勋案主查官。为报杀父之仇,窦宪竟派人杀了韩纡的儿子,把头割下来以祭窦勋之冢。
[1][2]
(作者:王文震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