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 兴文教抑武事 宋文化大繁荣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7/8 15:27:2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又把大规模编撰图书提上了日程。公元977年,赵光义命人着手编撰《太平总类》,直到公元983年才编撰完成。该书参考了很多典籍,是一部规模宏大、包罗万象的类书。《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写道:“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不为劳也。此书千卷,朕欲一年读遍,因思学者读万卷书矣不为劳耳。”赵光义用一年时间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因为皇帝亲自读过,所以不久后《太平总类》改名为《太平御览》。
与此同时,赵光义还命人编撰了《太平广记》。该书按神仙、仙道等题材分为九十二类,把汉代至宋代文献中有记载的内容抄录在每类中。编撰的《文苑英华》是一部文学总集,收录2000余名作家的两万余篇作品,其中唐代作品占十之八九,这本书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在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的同时,赵光义也时刻关心着疆域的扩大以及从外部吸纳人才。在宋朝南方,有两个政权并没有纳入大宋疆域,一个是漳泉,另一个是吴越,大宋与其保持着不同寻常的亲密接触。
赵光义彻底废除了地方藩镇的各种特权,积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漳泉和吴越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识时务的漳泉派出使者向大宋表达了想要归顺大宋的殷切希望。公元977年,漳泉割据势力的首领陈洪进再次来到开封面见宋太宗赵光义。当时赵光义很开心,在崇政殿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陈洪进,并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公元978年,携带满车金银珠宝来开封纳贡的吴越国王钱本是为讨宋太宗赵光义欢心而来,没想到赵光义迟迟没有遣送他们回去。钱前后上表30余次,均没有获得恩典,人身自由被剥夺。漳泉归顺大宋的举措,无疑给了钱当头一棒。同年五月,吴越归降大宋,这标志着大宋王朝基本完成了对南方地区的统一。
此后,宋太宗赵光义的目光转向北汉。《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这样写道:“上初即位,谓齐王延美曰‘太原我必取之’。”此言一出,可见赵光义对北汉已是耿耿于怀了。公元979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宋太宗亲征,率军攻打北汉太原城。北汉皇帝刘继元得知宋兵压境的消息后,急忙向辽军请求支援。哪料到宋军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在攻城的同时攻打援军。前来救援的辽军大败而逃,在宋军的劝降和强势进攻下,坚固的太原城也被攻了下来。至此,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个分裂的小王朝也被消灭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就此结束。
面对自己创下的辉煌战绩,看着国家版图逐步扩大,宋太宗赵光义欣喜若狂,临时决定趁势攻辽,收复燕云地区。但当时宋军的实际情况是“围攻太原累月,馈饷且尽,军士罢乏”。赵光义并没有考虑那么多,继续北伐。大军从太原出发一路向北直到幽州。幽州城内的辽军和援军里应外合,让宋军腹背受敌,宋太宗在逃跑途中受了伤。这就是著名的高粱河之战。
之后百余天,辽军从东侧大举南下,但在满城一带遭到宋军伏击,最终溃败而返。公元980年,辽军再次从西边向南进攻,宋军在雁门关以少胜多。宋辽边境时有战事,到了公元986年,宋太宗再次北伐,没想到又是一次兵败而归,从此对辽改攻势为守势。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享年59岁。对于一生治国,宋太宗赵光义在晚年有自己的总结:“即位之始,览前往令典,睹五代弊政,以其习俗既久,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于是远近腾口,咸以为非,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无异。朕执心坚固,靡与动摇,昼夜孜孜,勤行不殆,至于今二十载矣。卿等以朕今日为治如何也?”
宋太宗赵光义为人如何,治国又如何?留给后人尽情评说。
[1][2]
(作者:张苗苗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