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宋初豪放诗人苏舜钦
宋初豪放诗人苏舜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25 15:14:1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庆历新政拥范公 
    遭人暗算离京城 
    苏舜钦在丧妻之后,又续娶了杜衍的女儿。杜衍是朝中重臣,也是后来范仲淹进行改革的支持者。此年间,辽兵和西夏军不断侵犯大宋边境,占地掠物。宋积弱太久,难以取胜,只好谈判议和,但是需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和政治屈辱才能换回和平与安宁。 
    仁宗亟待进行一次革新来挽救这种局面。他乘范仲淹的西北军取得战绩之机,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相),组织了由范仲淹为首的欧阳修、余靖、韩绛、富弼等人的政治改革领导班子,请范仲淹拿出改革方案。范仲淹等人以《答手诏条陈十事》为改革纲领,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 
    改革势必触动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这些顽固的保守派便进行反攻。苏舜钦急忙从山阳(淮安)赶来开封,坚决支持范仲淹的改革。他在进奏院工作,专门收集各地信息及时告诉范仲淹。无奈保守派的势力太大,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人被迫离京。苏舜钦的岳父杜衍尽管已升为宰相,但孤掌难鸣,改革遂灰飞烟灭。 
    此时苏舜钦的文学创作进入高峰。苏舜钦的诗风格刚健、豪放洒脱。小诗清新可爱,亦有感时伤国、愿破敌立功的激昂之作。时人将他和梅尧臣并称“梅苏”,欧阳修敬称他俩为“二子双凤凰”。二人才华相当、诗风不同、各具特色。 
    正值诗人名气大震、人生得意之际,无奈“妖”风又起。苏舜钦遭到小人的暗算。原来进奏院依惯例每年十一月年将终时,每每将所积废纸卖掉,加之每人自费凑点钱,设席饮酒。其间,一位叫王益柔的酒醉出狂言,吟出傲诗,对孔子和周公有大不敬之词,被小人恶吏李定得到,便秘报御史王拱辰处。这位老谋深算的保守派便指使李定等人上书告状,结果苏舜钦等人被捕入狱。副相韩绛识破了王拱辰的阴谋,众人虽保全了性命,但大都被贬出京都,苏舜钦受到除名的处分。苏舜钦无辜遭废,满腔的怨愤无处诉说,只好写进自己的诗文中。庆历五年正月,杜衍被罢相,标志着改革彻底结束。苏舜钦在严冬之际,乘船沿汴水南下,离开开封。寒风瑟瑟,他站在船头思绪万千,自己虽多次议论弊政,言辞甚为激烈但终未惹祸端,不料近40岁了,却遭小人暗算,被逐出京城,今后报国恐难,遂将心思化为诗一首:“春风奈别何,一棹逐惊波。去国丹心折,流年白发多。脱身离网罟,含笑入烟萝。穷达皆常事,难忘对酒歌。”行入淮河,苏舜钦独倚船窗,正值春潮上涨之际,望奔腾翻滚的河水,随口吟道:“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独特的审美情趣,世人皆爱,一时广为传诵。 
    沉寂孤居苏州城 
    英年早逝令人叹 
    次年四月,苏舜钦一家人结束行程,到达古城苏州。经查访,他看中了前吴越王钱节度使孙承之池馆,便购买下来在此安家。他在园中修一小亭子名曰沧浪亭,并把自己写的诗文都收入到《沧浪亭记》中。其所作《沧浪亭记》,将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文笔凝练简洁、委婉深沉,而胸中块垒毕露毫端,实为散文名篇,传诵甚广。 
    不久,欧阳修遭人陷害,被贬滁州。二人便诗文唱和,互诉衷情和思念。欧阳修曾自怜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41岁的苏舜钦早生华发,已呈老相。这年朝廷恢复他的官职,任命他为湖州长史,但无论身体状况还是思想情感,他都无意赴任。 
    苏舜钦临池观鱼,看到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想到朝中多事、风气阴恶,他心灰意冷,吟道:“我嗟不及群鱼乐,虚作人间半世人。” 
    据《墨池编》记载:苏舜钦又擅书法,“工行楷草书,皆入妙品”。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次年修岳阳楼,他找到好友范仲淹写了名篇《岳阳楼记》,又请苏舜钦洒墨援笔,请名雕师制成了紫檀雕屏。雕屏《岳阳楼记》挂在江南名楼岳阳楼上,成为当时贤达之士仰慕之地。 
    后苏舜钦复任湖州长史,十二月,他怀着悲愤的心情,带着无限的惆怅,在苏州悄然病逝。嘉元年(1056年)十月,妻子将他葬于润州。 
    苏舜钦英年早逝,令人长叹不已。 
    诗曰:一代高才堪诗星,壮志未酬意难平。可叹宋室政坛乱,多少英才饮恨生。
(作者:翟宏魁 李天富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苏轼与乌台诗案
下一篇: 于安澜故居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