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簪云髻多风雅——洛阳牡丹鲜切花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3 17:06:1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牡丹鲜切花,除用于簪花外,它最大的用途是用于瓶花,这来源于东汉以来的佛前供花。东汉白马寺僧人竺大力、康孟祥译《修行本起经》载:“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说的就是瓶花供佛之一例。
唐宋时期,用牡丹瓶花供佛已非常普遍。例如,张耒有姓任和姓王两个朋友,送来两盘切花牡丹,张耒作《到陈午憩小舍有任王二君子惠牡丹二盘皆绝品》诗答谢:“任王二君真解事,来致两盘红紫烂。天姝国艳照蔀屋,持供佛像安敢慢。”
从瓶花供佛,人们逐步发展出多种瓶花艺术,并广泛用于家居摆设中。北宋郭应祥《卜算子》云:“谁把洛阳花,翦送河阳县。魏紫姚黄此地无,随分红深浅。小插向铜瓶,一段真堪羡。十二人簪十二枝,面面交相看。”你看,送到河阳县的洛阳鲜切花,首插入了铜瓶,然后每人在头上簪了一枝。
明代张谦德《瓶花谱》载:“尚古莫如铜器,窑则柴、汝最贵。”就是瓶花艺术中,首选铜器,其次是柴瓷和汝瓷。而柴瓷、汝瓷都是产生在后周、北宋时期的洛阳名瓷,柴汝二窑的产生与瓶花艺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该书提出,用于瓶花的花卉中,以牡丹等九种花为“一品”,并总结了牡丹鲜切花的采剪、保鲜等工艺。
明朝画家仇英曾来洛阳,画了《独乐园图》《贵妃晓妆图》,图中有折牡丹枝供瓶的场面,反映了明代洛阳牡丹鲜切花的采剪情况。民国李健人《洛阳古今谈》说,在牡丹开花时节,有卖牡丹鲜切花者。目前,洛阳牡丹鲜切花的贮存技术已非常成熟,洛阳完全可以建成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牡丹鲜切花基地。
[1][2]
(作者:郑贞富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