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花簪云髻多风雅——洛阳牡丹鲜切花记
花簪云髻多风雅——洛阳牡丹鲜切花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6/3 17:06:1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洛阳古代有簪(zān)花的习俗,即将牡丹鲜切花戴在头上,同时也有将牡丹插入瓶中的插花艺术,曾经形成过庞大的牡丹鲜切花市场。簪花的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唐朝已有男子簪花的现象,到了宋朝更加普遍。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北宋的洛阳,牡丹花开时节,每个人头上都戴牡丹花,就是挑担的小贩也是这样,于是就形成了五个牡丹鲜切花市场,分别是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
 牡丹的品种不同,鲜切花的价格也不同,最贵的是姚黄。当时,担任寿安(今宜阳)县尉的张耒(lěi)《漫成》载:“江南梅花凌雪霜,桃李开尽春无光。谁知洛阳三月暮,千金一朵买姚黄。”邵雍、司马光等洛阳文人赏花饮酒,头上皆戴花。邵雍写的《插花吟》道:“头上花枝照酒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皿),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你看,头上花枝照进酒器中,酒中也有花影,身处太平之世,又是花开时节,怎能不开怀畅饮呢? 
    万花会,即北宋洛阳的牡丹花会。当时洛阳的最高军政长官是西京留守,最著名的西京留守是钱惟演,他在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担任此职。钱惟演是吴越末代国王钱俶之子,随父归宋后,历任要职。钱惟演好招徕(lài)名士,欧阳修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写成了《洛阳牡丹记》。钱惟演极爱牡丹,欧阳修担任西京留守推官,初见钱惟演时,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钱惟演说:“此是牡丹名,凡九十余种。”
 钱惟演举办了官方首个万花会。宴集之所,用牡丹鲜切花挂满屏帐,“举目皆花也”。之后,“万花会”遂成为士大夫们共会赏花的正式名称。北宋吕本中《童蒙训》记述了一次万花会的情形。开始,众宾客济济一堂,忽然卷帘,异香从内出来,郁然满屋。一群美女端上酒肴,并带各种乐器次第而至。另有十名美貌歌女,皆穿白衣,头戴红牡丹,边唱边舞,舞毕退场。少顷,又香起,又有歌女登场,如是十次。穿紫衣时簪白花,穿黄衣时簪紫花,穿红衣时则簪黄花。所唱的歌,皆为前辈牡丹名词。万花会毕,竟有数百名歌女列队送客,“烛火香雾歌呼杂作,客皆恍然如仙游”。 
    北宋时,洛阳牡丹鲜切花是贡品,花开时节,要用驿马将鲜切花送到汴京。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记述道:“洛阳至东京六驿,旧不进花,自今徐州李相迪为留守时始进御。岁遣牙校一员,乘驿马,一日一夕至京师,所进不过姚黄、魏紫数朵,以菜叶实竹笼子藉覆之,使马上不动摇,以蜡封花蒂,乃数日不落。”
 这里的李相迪,是曾担任宰相的李迪,他在钱惟演之前,担任过短期的西京留守。由他开始,用驿马向开封贡花,进贡的是姚黄、魏紫,将这几朵名花采下,用蜡封花蒂,放在竹笼中,用青菜叶填实和覆盖。
 到钱惟演任留守时,继续向开封贡花,但品种数量增加。南宋胡仔编撰的《苕溪渔隐丛话》载:“钱惟演留守,始置驿贡花。议者鄙之曰,‘此宫妾爱君之意也’。”故东坡诗:“洛阳相公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他的记述有误,因为开始置驿贡花的不是钱惟演,而是李迪。但钱惟演主政洛阳的时间较长,贡花活动影响很大,人们误认为置驿贡花是由他首先发起的。
 置驿贡花不仅持续到北宋末年,而且洛阳民间也常把牡丹鲜切花用快马送到开封。欧阳修《谢观文理尚书惠西京牡丹》载:“赠以洛阳花满盘,斗丽争奇红紫杂。两京相去五百里,几日驰来足可捷。”洛阳牡丹进到皇宫后,皇帝要举行宴会,将这些名花分赐给一些大臣,皇帝和群臣都将牡丹戴在头上。当时,朝中大臣以能受邀赴宴和受赐牡丹为幸事。 
(作者:郑贞富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