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河洛】春去春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7 16:25:2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李贺《铜驼悲》
不久前,我去老城办事,路过铜驼大厦,“铜驼”二字让我想起唐代诗人李贺的《铜驼悲》一诗。
李贺被称为“诗鬼”,生于福昌(今洛阳宜阳),七岁就能写出好文章。韩愈、皇甫湜(shí)听说后不相信,就来到李贺家,让他现场作诗,李贺挥笔即成,二人大惊,李贺自此名震京邑。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和“进士”的“进”同音,因避父讳,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韩愈作《讳辩》一文,为李贺鸣不平,最终无果。
李贺一生仅做过太常寺奉礼郎,是负责宗庙祭祀的小官。怀才不遇的李贺英年早逝,死时年仅27岁。李贺的一生可谓悲剧,正如《铜驼悲》一诗所写的那样:“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春去春来,落魄的李贺在东邻家看完牡丹,听到有人唱起送别春天的歌,不禁悲从中来。他从洛水之畔的铜驼写起,借物抒怀,感叹生命的无常。
铜驼对于古都洛阳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古代,铜驼是皇权的象征,因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门前置铜驼,故名铜驼大街。汉代以前的都城没有轴线大街的概念,铜驼大街开中国古代都城轴线建筑先河,是中国古代都城最 早的轴线大街。考古学家已经发掘出汉魏洛阳故城铜驼大街遗址,它位于汉魏洛阳故城阊阖门保护展示工程区南100米开外,呈南北向。
西晋的索靖有先见之明,他预见到天下将乱,就指着洛阳宫城门前的铜驼感叹:“会见汝在荆棘中耳!”后来,索靖的预言果然应验。太康十二年(公元291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争战不休,前后历时16年,都城洛阳遭到严重破坏。
春去春来,朝代更迭,“铜驼”已成古都洛阳的元素之一,被人铭记。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