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子不如男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2 18:08:54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在红火一时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里,范冰冰扮演的武媚娘戴着面具大跳《兰陵王入阵曲》,成功诱惑了皇帝。如果编剧研究过中国杂技史,这一幕还可以这样演:美女顶着百尺高竿,竿上支着弓弦,武媚娘手持刀戟站在弓弦上,就像高空走钢丝那般,合着曲子腾挪跳跃……
你不能怪我想多了(为了哗众取宠,他们什么不敢演),这一幕也并非凭空捏造,唐代确有这种把杂技顶竿、高空走索与跳舞融合在一起的非凡表演。只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曾经这样表演的女人不是武媚娘,而是石火胡。历史上有许多技艺非凡的女杂技艺人,她们凭本事吃饭,在男权社会闯出一片天,甚至青史留名——这在女人姓名常被刻意忽略的封建社会可不多见。石火胡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女杂技艺人,据说她来自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拥有少数民族血统,率性而活,敢想敢为。唐朝有一支著名的宫廷乐舞,叫《秦王破阵乐》。秦王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的封号,此曲是为唐太宗李世民歌功颂德而作的。石火胡把它引入杂技表演——她顶着高竿,上支5根弓弦,5个女童随着《秦王破阵乐》的雄浑节拍,在弓弦上腾挪跳跃。那情形比高空走钢丝还惊险刺激,真是艺高人胆大。与《秦王破阵乐》齐名的便是《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是北齐传奇战神,曾率精兵在洛阳邙山大败敌军,将士们创作《兰陵王入阵曲》来歌颂英雄。此曲在唐代风靡四海,但唐玄宗觉得它抢了《秦王破阵乐》的风头,封禁了它。此一时,彼一时。待到武媚娘在洛阳登基,为女皇歌功颂德的《圣寿乐》占了上风。当然,《圣寿乐》依旧可以配合杂技表演。洛阳博物馆馆藏的唐代乐舞俑,可以作为佐证。
像石火胡这样的宫廷女艺人,在古代被称为“掖庭美女”。她们技艺高超,美艳动人,古人张楚金看过她们的表演后,惊为天人,在《楼下观绳技赋》中写道:“掖庭美女……横亘百尺,高悬数丈……初绰约而斜进,竟盘姗而直上……”有的女艺人力大过人,在摔跤表演中大放异彩。摔跤在唐代叫“角抵”“相扑”,是军队训练的常备项目,也是武则天选拔武将的重要考试内容。武则天重用女官上官婉儿,也提倡女子竞技斗力。女子摔跤,到了宋代仍很受欢迎。相扑比赛总是先由女选手进行,以招揽观众。这一招很有效,因为皇帝也坐在观众席上。大臣司马光觉得这样有伤风化,写信劝皇帝不要看了,注意形象。
司马光后来在洛阳编纂出了《资治通鉴》。女权主义者或许会觉得他多管闲事,但换个角度想想,让两个女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摔跤,多不怜香惜玉呀!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