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洛阳诸县县令系列】 董宣:为官廉洁的“强项令”
【洛阳诸县县令系列】 董宣:为官廉洁的“强项令”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2 17:26:2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洛阳为十三朝古都,帝王将相在此纷纷亮相,京城的辉煌遮蔽了洛阳县的称谓,使其县名不彰。与位高权重的帝王将相相比,洛阳县县令大多默默无闻。洛阳县之外的新安县、永宁县(今洛宁县)等县县令同样鲜为人知。在这里,《洛阳晚报》记者为您讲述洛阳及诸县县令的吏治故事。洛阳令董宣可谓大名鼎鼎。东汉年间,性格耿直、为官清廉的董宣,在得罪湖阳公主后拒不赔礼道歉,誓死捍卫大汉法律尊严,光武帝刘秀对他颇为欣赏,最终封其为“强项令”。
    洛阳县与洛阳令
    2014年10月,由洛阳市曲剧院编排的新编曲剧《洛阳令》,在省文化厅主办的第十三届河南省戏剧大赛上获得最高奖“河南文华大奖”。曲剧《洛阳令》是洛阳市民非常熟悉的经典作品,它讲述了“强项令”董宣不畏强权、惩治恶奴的故事。自1961年以来,该剧被传唱了半个多世纪。
    说洛阳县县令,要先说说洛阳县。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秦灭东周,即于成周城(今白马寺东边)置洛阳县,并于周王城(今王城公园周边地区)置河南县,两县并存,一直到宋朝。金朝将河南县并入洛阳县,洛阳县遂成为全国大县。《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河”指黄河,“三河”指河东、河内、河南,是以黄河为坐标界定的区域,中华文明皆集中发生在这一地区。具体来讲,“河东”指山西省大部,“河内”指河南省焦作市一带和洛阳市吉利区,“河南”指洛阳。县令同样产生于战国时期,三晋(魏、赵、韩)和秦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秦国商鞅变法,合并诸小乡为县,设置县令。县令本直接听命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隶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俸禄在六百石至千石;万户以下的县,县官称县长,俸禄为三百石至五百石。
东汉光武帝时期,洛阳县迎来一个特殊的县令——董宣,他的“强项令”名号盖过了“洛阳令”,让后人铭记至今。
    伯乐侯霸好榜样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在我的心目中,董宣是那种硬着脖子、挺直腰板的形象。那么,董宣哪里来的勇气与湖阳公主(包括汉光武帝刘秀)对抗?现在看来,董宣不畏强权的性格之养成,与其伯乐侯霸密不可分。侯霸给董宣的仕途打开了一扇窗,也影响了董宣的吏治风格。侯霸,字君房,河南郡密县(今河南新密东南)人,一生经历西汉灭亡、王莽篡汉和东汉建立,光武帝时任尚书令,后任大司徒,深得光武帝的信赖和器重。侯霸为人矜持严肃,仪容庄重,虽家财丰厚,却不视财如命。汉成帝刘骜在位时期,侯霸担任太子舍人。王莽在位初年,侯霸因品德好被举荐为随县县宰(即县令)。随县土地广阔,靠近江湖,有许多亡命之徒在此做强盗。侯霸到任后,立即立案诛杀强盗,派兵全面清剿山贼,使随县境内秩序稳定了下来。侯霸因此升任执法刺奸(执法之官名),负责监察官员贪腐。在查问有权有势的人时,侯霸也毫不畏惧。后来,他升任淮平郡(今江苏省泗洪县南)大尹(即太守),处理政事很有名声。到王莽败亡时,侯霸则修城坚守,最终保住全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东汉建国。建武四年,光武帝刘秀在寿春召见侯霸,并任命他为尚书令。建武五年,侯霸担任大司徒。在职期间,侯霸明察事理,坚持正义,奉公无私。董宣很幸运被大司徒侯霸召见,并被举荐做官。在董宣的心目中,侯霸既是自己的伯乐,也是他为政做官的榜样。 
(作者:余子愚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