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会圣宫砚:千载古石吟绝唱
会圣宫砚:千载古石吟绝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3/19 16:04:2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西都会圣宫砚:会圣宫石,在溪涧中,色紫,理如虢(guó)石,差硬,发墨不乏,叩之无声。”这句话出自宋时米芾编纂的《砚史》一书,书中所述诸砚以“发墨不乏”为佳品。在《砚史》中,洛阳会圣宫砚排名第七,其雕刻艺术源于北宋,流传于洛阳地区,后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近年,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村民孟金刚查阅大量史料后,让这一名砚“再现”,洛阳会圣宫砚雕刻艺术也被列入我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宋代是我国制砚发展的高峰期,砚台种类众多,洛阳会圣宫砚便是其中之一。 洛阳会圣宫砚以石质柔软、细腻、润滑、艳丽而驰名于世,用会圣宫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会圣宫砚,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汽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宋哲宗时,米芾趁进宫面见皇上的机会,求宋哲宗恩赐洛阳会圣宫砚。
  洛阳会圣宫砚的制作包括采石、选料、制型、绘画、雕刻、打磨、上蜡、配盒等20多道工序,制作一方砚台用时约需一周。采石是制作会圣宫砚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砚石开采至今仍以手工开采为主。在开采砚石时,既要根据石脉的走向寻找石源,又要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尽量保住砚材的完整。随后根据砚石构图,因材施艺雕刻,根据石头的纹理、脉络并融合绘画、书法的特点来构思和设计,增加其艺术价值。
  雕刻是制作会圣宫砚最重要的工序,其技法多种多样,通常把它归类为深雕、镂空雕、圆雕、浅雕、浅浮雕、线刻、薄意雕、俏色雕等。雕刻师要根据石质,认真构思,并考虑题材、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等。砚台雕刻成型后,要放在配盒磨去凿口、刀路,再用滑石、幼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新的书写工具逐渐代替传统的毛笔和砚台的使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毛笔、砚台陷入尴尬境地。会圣宫砚保持着手工制作的工艺,费工费时,成本较高,投入大效益差,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种手工艺术。高素质砚雕人才的缺乏,以致出现了精工难觅的现状。
  孟金刚介绍,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后,他们将在探索、创新洛阳会圣宫砚雕刻技艺的同时,加强继承人传统技艺的传授及后备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年轻人培养和传授;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文化产业的交流,体现洛阳会圣宫砚深厚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打造国内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再现其辉煌历史。
  孟金刚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传统手工技艺及传承人进行保护;对爱好者进行培养,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宣传;建立民间自发的代代相传和政府的保护相结合的机制。






(作者:申利超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