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书斋晁氏藏书博物馆:古籍三万册 碑帖五千种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3/19 16:01:3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文字静默无言,历史掷地有声。走进洛阳白河书斋晁氏藏书博物馆,细细品读那些镌刻历史的碑帖、书画和文献,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名人大家的谈笑风生和洒脱不羁,品读河洛地区荡气回肠甚至波澜壮阔的故事。
受晁氏家族藏书传统的影响,今年已65岁的晁会元从少年时期就喜欢收集连环画等图书资料,并对父辈遗留的古籍进行保护。改革开放后,他开始从古玩市场收集古代书画、古典文献、历代碑帖、党史文献等。“这些藏品记录了河洛地区的历史和文脉,如何给它们一个稳妥的归宿?”晁会元说,2014年10月,在洛龙区政府和洛阳师范学院的支持下,他创办了河南省首家以收藏古籍文献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洛阳白河书斋晁氏藏书博物馆。
馆内展出藏品远溯先秦两汉,近揽明清民国,主要分为四大类:古籍文献3万余册,其中河洛地区历代古籍1万余册,金陵本《本草纲目》2013年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珍贵古籍重大发现;历代碑帖5000余种,保存了很多原碑已毁的河洛地区古代文字文化资料;河洛地区明清时期的名人书画,共800余幅;中共党史文献1万余种,其中战争年代洛阳所属太岳根据地出版物300余种。
“中国文化靠刻书传世生生不息,希望后代能看到先祖们遗留的珍贵书籍。”晁会元说,近年,他奔走于各种学术会议和出版社,欲将部分古籍文献付梓成书。
镇馆之宝
■金陵本《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所著,全书52卷,190余万字,载药物1892种,收医方11096个,引用文献上自战国,下迄明万历年间,涵盖了两千多年的药物学知识,对世界自然科学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该书系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金陵胡成龙刻书成版,称金陵本。本书出现以前,金陵本存世仅7部,分别藏在日本、美国和德国。此书的发现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珍贵古籍重大发现,国务院也批准将其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歧路灯》抄本
清代李海观所著,共一百零八回。该书叙述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堕落败家,又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对封建社会的吏治、教育和当时市井社会的世态人情、风习流俗有广泛生动的描写。该书与《儒林外史》《红楼梦》同一时代,书脱稿后,以抄本形式在河南乡村流传。
■清代“洛阳三东”书法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戊戌科,科举殿试,河洛地区赵东阶、牛东藩、林东郊三人同榜考中进士,并经光绪皇帝钦点翰林。因三人名字中都带有“东”字,世称“洛阳三东”。三人是洛阳著名书法家,赵东阶善书颜真卿体,林东郊渗入魏笔,牛东藩善行书。
(作者:姜明明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