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动态 > >开封曾有“州桥”美景
开封曾有“州桥”美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08/7/16 9:36:22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数:

    开封市中山路中段,路边有一块“州桥遗址”的标志牌。汴河于明末已被黄水淤没,州桥也早深埋地下,现在路平如砥,立一块遗址的标志牌是有纪念意义的。可是州桥作为一个地名,却长久地留在了开封,遗址附近原有一所小学名为州桥小学,即是明证。

    州桥始建于唐代,为石拱桥,原名汴州桥,俗称州桥。宋代将州桥扩宽,改名为天汉桥。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说,州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惟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錝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州桥跨越汴河,连接御街,是一座重要的桥梁。清初无名氏的《如梦录》说,州桥“桥高水深,舟过皆不去桅”。开封市考古队于上世纪80年代,配合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曾对淤埋地下数百年的州桥进行探测,探明埋在地下的州桥,桥面距地表4.3米,桥底深约11米。估计桥洞之高在6米左右。州桥既然有这样的高度,“桥下帆樯见画船”,正为当年景象。

    从唐代到明代,州桥犹如彩虹卧波,不仅起着便利交通的作用,而且是汴梁城的重要景观。“州桥明月”为旧时“汴京八景”之一。那时人们于皓月之下,立在州桥之上,举头望月,低头观水,是会引出许多遐想的。王安石就写过一首咏州桥的诗:“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东京梦华录》记述州桥为京都的繁华之区,从州桥南行,一街两行,多有卖小吃的。而且当时就有夜市,直至三更才散。历史上有不少小说作家,注意过汴京州桥的繁华,于是便把这里作为演绎故事、发展情节的“舞台”。《水浒传》第十二回,有“汴京城杨志卖刀”的情节,作者就把人物的活动放在了州桥。杨志那时因花石纲失陷,被高俅赶出殿帅府,走投无路,只好拿着祖上留下的宝刀上街去卖,换取盘缠。他先在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无人过问,不得已,“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事有凑巧,遇上了吃醉酒的泼皮牛二,三番两次纠缠,杨志忍无可忍,一刀将牛二搠翻在地,而后去官府自首。

    姚雪垠先生在上世纪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也利用了州桥这个热闹地方。《李自成》第二卷中,有宋献策在开封营救牛金星,去相国寺与李自成派来的人接头的情节。在此之前,作为铺垫,先写了宋献策出小纸坊街东口,过州桥路遇一个泼皮正在为难一个外乡人。宋献策路见不平,举棍相助,为外乡人解了围。这个情节对展示宋的侠义性格,颇有作用,故事也很有趣。

(作者:王予民 责任编辑:王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