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铜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精心打造一尊大型铜鼎。
烟涧村青铜器制作工坊的匠人在用蜡制作模板。
烟涧村青铜器制作工坊的匠人在专注雕刻黄铜器物。
烟涧村青铜器制作工坊的匠人在进行焊接。
烟涧村的女主播正在进行线上直播。
游客在琳琅满目、工艺精美的青铜产业园展厅里参观。
游客走进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参观。
青铜产业园的工人正对铜质仙鹤的喙部等进行细节打磨。
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内的青铜骆驼展品,造型生动、头部姿态昂扬,仿佛正昂首嘶鸣。
洛阳周鼎仿古工艺有限公司展厅里,几名参观者正驻足观赏,听该公司经理袁媛介绍古代乐器编钟。
鸟瞰葛寨镇烟涧村。
洛阳周鼎仿古工艺有限公司的工人手持工具,仔细地为三匹造型生动的铜马刷漆。
秋日的清晨,伊川县葛寨镇烟涧村的青铜器制作工坊内,“沙沙”的打磨声早早就打破了宁静。操作间里,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周长海的传人手持刻刀,在蜡模上精细地复刻着战国方鼎纹饰。
这里古称烟云涧,夏商周时便是王室铸造青铜祭器的重要场所。2011年,“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失蜡法在匠人的坚守与创新中重焕生机。
周鼎仿古工艺有限公司的袁经理指着复刻版编钟说:“从制模到着色,核心流程一道不少,这是‘看家本领’!”蜡模经草木灰与细泥层层包裹、数十次浇铸,再经1200℃高温炉火,方能“脱胎换骨”。这份对工艺的极致追求,让烟云涧青铜器斩获国内外50余项大奖。
“青铜器是古人的文明密码,别处没有这根、这韵、这魂、这味儿。匠人的坚守如穿村而过的康河,绵延千年。”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负责人方长勋动情地说。
然而近年来,“青铜小镇”面临同质化竞争、传承断层、商业模式滞后等难题。“一些南方企业同类产品虽然机器痕迹重,但却很好卖。”一位老匠人抚摸着斑驳的模具,满是惋惜。
危机中育新机。葛寨镇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之路,一期占地70余亩,后续建设陆续展开的青铜产业园落子烟涧村东部。
短短两三年间,在科技赋能之下,传统工艺注入了新活力。村里的3D打印中心,激光扫描仪精准捕捉青铜器曲面数据,建模师将器物信息三维化后,数控机床24小时制模,开炉周期从7天缩至2天。“传统纹饰+现代工艺”模式,让爵杯变身实用酒器,获得游客“贵族器皿飞入百姓家”的赞誉。
同时,村里培养的600余名直播人才,在短视频平台掀起青铜文化热。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实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我们将用好网店与短视频营销手段,让烟云涧青铜器走向世界。”葛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暮色中,武汉游客孙女士挑花了眼;作坊内,年轻学徒举起刚打磨好的爵杯,杯身蟠螭纹在灯光下流转;数十个直播间聚光灯耀眼,用数字与流量将青铜文化传向全球。烟涧村的青铜密码清晰可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不是抛弃历史,而是以匠心守初心、以文化延未来,在古今交融中续写文明新篇。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