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郑州商城遗址发现70周年。9月23日,由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指导,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主办的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系列活动暨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媒体通气会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本次活动系列活动包括“郑州商城与早期国家文明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7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出版《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2010—2025)》以及系列学术讲座。
时光回溯至1955年,郑州商城的发现,如同在中华文明史的长卷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石子。这座沉睡于现代都市之下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以其宏大的规模、严谨的布局和丰富的遗存,向世人宣告了早在3600年前,中原大地已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国家文明。它不仅于1961年跻身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以其坚实的考古实证,有力推动了早期中国文明史的构建,成为探索夏商更替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坐标。
七十载春秋,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手铲释天书,薪火相传。在媒体通气会上,河南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何军锋指出,郑州商城是“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关键实证”,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十年来,考古工作持续推进,捷报频传: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复杂的供排水系统、制骨作坊、铸铜遗存、祭祀区、贵族墓地、陶礼器窖藏坑乃至唐代丛葬坑、唐宋金元时期城市遗存等接连发现,不断丰富着郑州商城的历史内涵与时空维度,使这座千年古都的形象愈发清晰、立体。
为系统总结70年来的丰硕成果,深化夏商文明研究,服务文化强省战略与国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在河南省文物局指导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精心策划了内涵丰富的纪念活动。据省考古院执行院长李琴介绍,系列活动主要包含四大板块,旨在实现学术研究与公众普及的双向奔赴。
首先是举办“郑州商城与早期国家文明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7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在郑州举办。本次会议将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围绕“郑州商城与早期国家文明”展开深入交流,推动夏商文明研究的国际化对话;
其次是推出“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考古新发现展”,集中展示10多年来重要考古新发现,特别设立“国宝回家”单元,迎来杜岭方鼎的短暂回归,让公众近距离感受早商文明的辉煌;
此外,将出版《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2010—2025)》,系统梳理15年来的考古成果,为学界和社会提供最新研究资料;
省文物考古院依托“华夏考古讲坛”举办9期主题讲座,从今年4月开始,每月一期,立足文明探源视角,多维度阐释郑州商城及相关学术前沿成果,构建系统性考古叙事体系。并以此为契机,将“华夏考古讲坛”打造为常设性公众科普平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指出,本次活动是对郑州商城——这一中华文明早期大都邑的一次学术地位的再认知、再深化,旨在系统总结70年来的发掘与研究新进展,围绕新启动的国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深入开展郑州商城综合研究、夏商时期考古新发现与研究和夏商文明多学科研究等前沿课题,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新突破,深化对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图景的认知。
活动通过精心策划的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展,系统呈现近年重大成果,与公众即时“相见”,特别促成考古出土的中国最早大青铜方鼎“团聚”,让郑州市民在家门口领略难得一见的国宝风采;通过系列公众讲座,邀请权威专家深入解读,将高深学术转化为公共知识;通过遗址现场的沉浸式氛围营造与互动体验,引导公众感受3600年的历史脉动。
本次活动是彰显文化自信、展示河南形象的重要窗口。郑州商城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见证,是河南省会郑州的城市根脉和骄傲,不仅是河南,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悠久灿烂文明的一张金色文化名片。通过系列纪念活动,旨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呈现青铜时代中华文明的创新与辉煌,并以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代表,系统展示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与利用领域的最新理念和卓越成就。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